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豐都縣保合鎮人民政府>政務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履職依據>政策文件

[ 索引號 ] 115002300086897112/2024-00013 [ 發文字號 ] 工作通知〔2024〕4號
[ 主題分類 ] 其他 [ 體裁分類 ] 公文
[ 發布機構 ] 豐都縣保合鎮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4-04-03 [ 發布日期 ] 2024-04-26
[ 索引號 ] 115002300086897112/2024-00013
[ 發文字號 ] 工作通知〔2024〕4號
[ 主題分類 ] 其他
[ 體裁分類 ] 公文
[ 發布機構 ] 豐都縣保合鎮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4-04-03
[ 發布日期 ] 2024-04-26

豐都縣保合鎮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豐都縣保合鎮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的通知

各村(社區)、鎮級相關部門:

經鎮政府研究,現將《豐都縣保合鎮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豐都縣保合鎮人民政府

202443

(此件公開發布)

豐都縣保合鎮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山洪災害是指山丘區由于降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災害。保合鎮為有效防御山洪災害,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做到有計劃、有準備地防御山洪災害,避免群死群傷事件發生,特制定本預案。

(二)編制依據

1. 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

(2)《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重慶市〈河道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等重慶市人民政府頒布的法規、條例。

2. 經過批準的國家、省、市、縣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報告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報告等

(1)《全國山洪災害防治規劃》。

(2)《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3)《重慶市山洪災害防治規劃》。

(4)地方防汛工作方案、預案、山洪災害防治方案等。

(5)有關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

(三)編制原則

1. 堅持科學發展觀,體現以人為本,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為首要目標;

2. 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防、搶、救相結合;

3. 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分級管理責任制、分部門責任制、技術人員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

4. 因地制宜,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豐都縣保合鎮行政區域范圍內山洪災害的預防和應急處置。本預案是在現有工程設施條件下,針對可能發生的山洪災害所預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對策和措施,是保合鎮實施指揮決策和防御調度、搶險救災的依據。

(五)預案執行與修訂

本預案自批準之日起執行,應根據本地區山洪災害防御情況適時修訂。

二、基本情況

(一)自然概況

1. 水系分布。保合鎮屬于曲溪河流域、碧溪河流域的一級支流,水系呈平行狀態分布。

2. 氣象、水文及暴雨洪水特性。我鎮的平均降雨量1200mm,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暴雨徑流頻率37.5%,屬豐水年,常年降雨量在10--24.9mm之間,暴雨時在50mm以上,汛期暴雨頻繁,易發生山洪災害。

本地1小時、6小時、24小時不同頻率暴雨特征值。

3. 地形地質。本鎮屬中低山地貌,以蔣家山山脈為主分布,坐落在蔣家山山脈腳下,成立體形狀態,海拔150—1030m之間,出露三疊系中流,嘉陵江組中原層灰巖地表溶蝕、侏羅系中流流沙浮(J25)組巖層,地表線積層覆蓋轉厚,泥巖互層、地表出露以紫紅色泥巖為主,巖層斷裂嚴重,易造成滑坡。

(二)經濟社會情況

1. 行政區劃。全鎮轄區面積78.4Km2,轄13個行政村,89個社區,總人口2.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0.4萬人,農業人口2.1萬人。

2. 經濟社會情況。2020年末統計數據,耕地面積5.2萬畝,人均收入16162元。

(三)災害損失

1. 山洪災害類型及易發區。近年來,本鎮山洪災害類型主要以山洪、滑坡為主。本鎮區域內山洪災害類型及易發區有4處,分布于金盤村、普子場村2個村。詳見附表1。

2. 山洪災害成因。我鎮山洪災害發生的成因是降雨量大,持續時間長,地質不穩等。其特點具有突發性、地域性、季節性、破壞性。

(四)山洪災害防御現狀

1. 山洪災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現狀及存在問題。在嚴重的災害滑坡點作防災知識宣傳,進行應急預案的演練,讓災害群眾知曉防災救災避災意識,加強對山洪溝的清淤,滑坡點的減負加固,水土保持等有效防御措施,避免山洪災害進一步發生,造成更大的損失。

2. 山洪災害防御工程措施現狀及存在問題。山洪災害防御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山洪溝、泥石流及滑坡治理等。

三、危險區、安全區的劃分

(一)劃分原則

危險區是指受山洪災害威脅的區域;一旦發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將直接造成區內人員傷亡以及房屋、設施的破壞。安全區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脅,地質結構比較穩定,可安全居住和從事生產活動的區域。安全區是危險區人員臨時轉移安置的避災場所。

1. 對處于歷史洪水線及各溪河10年遇洪水淹沒線以下河谷、溝口、河灘、易損堤段范圍以及陡坡下、低洼處、不穩定山體下的村莊、居民點所在區域劃入危險區。

2. 在危險區以外,能避開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脅,地質結構比較穩定,可作為臨時避災地點的區域劃為安全區。

(二)兩區的基本情況

根據區域山洪災害的形成特點,在調查歷史山洪災害發生區域的基礎上,結合分析未來山洪災害可能發生的類型、程度及影響范圍,合理確定危險區、安全區。根據山洪災害可能發生的程度和范圍,繪制山洪災害風險圖,標示山洪災害危險區、安全區。收集、整理危險區資料,填寫山洪災害危險區基本情況表。

四、組織指揮體系

(一)組織機構

鎮級成立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指揮長:唐甜,副指揮長:易姜華、付體財,成員:應急管理崗、農業產業服務崗、民生事務崗、綜合調度崗、財務管理崗、平安綜治崗、衛生院、規劃環保崗、綜合執法崗、派出所民警等,下設辦公室在農業產業服務崗(電話:70687159),指揮部下設監測、信息、轉移、調度、保障5個工作組,各村應組織應急搶險隊,確定監測員,信號發送員并報鎮政府備案。

(二)分工與職責

1. 分工。鎮級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統一領導和組織本區域內山洪災害防御群測群防工作,各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相互協作,實施山洪災害防御工作。

2. 工作職責

(1)行政首長主要職責

鎮級山洪災害防御指揮機構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負責本轄區內山洪災害防御的實施和指揮調度工作,并且,鎮防汛指揮部在縣防汛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并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村級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負責本村內的降雨監測、預警、人員轉移和搶險等工作。

(2)鎮級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主要職責

在指揮長的統一領導下,負責本轄區內的山洪災害防御工作。

(3)各工作小組主要職責

監測組:負責監測轄區各類監測站的雨情、水情,重要水利工程、危險區及洪泛區水位,山體開裂、滑坡點、泥石流溝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組:負責對縣級防指、氣象、水文、國土等部門汛前各種信息的收集與整理,掌握本轄區內暴雨洪水預報、本地降雨、山體開裂、滑坡、泥石流、水庫潰壩、決堤等信息,及時為指揮長指揮決策提供依據。

轉移組:負責按照指揮部的命令及預報通知,組織群眾按預定的轉移路線轉移,一個不漏地動員到戶到人,同時確保轉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員安全。

調度組:負責與交通、農業、林業、糧食、民政、水電、電信、物質等部門和單位的聯系,調度所有搶險救災工作所需的救災車輛、救災物資、設備等。

保障組:負責了解、收集山洪災害造成的損失情況,派員到災區實地查災核災,匯總、上報災情數據;做好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急需物資的組織、供應、調撥和管理等;指導和幫助災區開展生產自救和恢復重要基礎設施;負責救災應急資金的落實和爭取上級財政支持,做好救災資金、捐贈款物的分配、下撥工作,指導、督促災區做好救災款物的使用、發放和信貸工作;組織醫療防疫隊伍進入災區,搶救、治療和轉運傷病員,實施災區疫情監測,向災區提供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

應急搶險隊:在緊急情況下聽從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命令,進行有序的搶險救援工作。

預警發布員:在獲得險情監測信息或接到緊急避災轉移命令后,立即按預定信號發布報警信號。

各項工作的責任人及聯系方式見附表2。

五、監測、通信及預警

(一)監測

1. 監測系統的設立。根據我鎮實際情況,分別在普子場村、金盤村、2個村的山洪災害易發點設立簡易雨量、水位觀測站以及其他村地質災害點人工觀測站。

2. 監測內容。定時段(以6小時為一個時)段監測轄區內山洪災害易發點降雨、水位、流量、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并做好資料記錄。

3. 監測要求。有目的、有步驟、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監測,突出時效性和準確性,采用自動監測和簡易監測相結合的手段,獲取實時可靠的監測數據,并及時將結果上報各級指揮部門。監測系統以群測群防為主,專業監測為輔。有關監測站點分布情況見附表3。

(二)通信

1. 通信方式的選擇

(1)原則:實用、可靠、先進。

(2)通信方式。山洪災害自動監測站采用GSM/GPRS通信傳輸信息,簡易監測站點采用電話、人工傳輸信息。山洪災害預警發布的通信方式由電話、手機短信、無線語音廣播、手搖報警器、銅鑼等組成。多種通信方式各自相對獨立并互為補充,確保預警和指揮調度信息及時通知到各級部門和危險區群眾。

(三)預警

1. 預警指標確定。預警指標是指觸發山洪災害的雨、水量臨界值,包括臨界雨量和成災水位(流量)的確定。預警指標分為暴雨預報、準備轉移(警戒)和立即轉移(危險)兩級。

臨界雨量的確定是通過調查歷史山洪災害發生時的降雨情況,根據各小流域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質條件等,結合歷史暴雨洪水資料分析成果以及分布式水文模型計算成果,綜合確定本地區各個小流域的1小時、3小時、6小時、24小時臨界雨量。

成災水位(流量)的確定根據歷史山洪災害發生時溪河水位變化情況,確定本地區可能發生山洪災害的溪河水位值;有的河流可將上游水情變化作為判斷是否對下游造成山洪災害的主要依據。

2. 預警等級劃分原則。山洪災害預警等級分為三級(、、),按照發生山洪災害的可能性、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對應顏色依次為黃色、橙色、紅色,三種顏色預警信號分別代表可能(暴雨氣象預報)、嚴重(警戒雨量或警戒水位)、特別嚴重(危險雨量、危險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

3. 預警啟用時機。當接到暴雨天氣預報,相關行政責任人應引起重視,并發布暴雨預警信息。當降雨量達到相應等級雨量值時,降雨仍在持續,應發布預警信息;當水位達到相應等級值,且仍在上漲,應發布預警信息。若可能對下游造成山洪災害,應向下游發布預警信息;當出現發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時,應發布泥石流、滑坡災害預警信息;水庫及塘堰壩出現重大險情時應立即發布預警信息。

4. 預警發布及程序。根據監測、預報,按照預警等級及時發布預警。在一般情況下,可按照縣戶的次序進行預警(如圖1)。

如遇緊急情況(水庫、塘堰壩出現重大險情,滑坡等),可采用快速靈活的預警方式進行預警(如圖2)。

2緊急情況預警程序示意圖

(四)預警、警報方式

1. 預警方式:電話;手機短信預警;口頭通知。

2. 報警方式:無線語音廣播報警;手搖報警器;銅鑼報警;口頭通知。

(五)預警發布及響應

1. 接到縣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通知將有暴雨發生以及發布的三級(黃色)預警時,啟動三級應急響應。

(1)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向有關村發出三級(黃色)預警,提醒廣大群眾注意做好山洪災害防范準備。

(2)當接到三級(黃色)預警后,各有關人員應迅速上崗到位,注意觀察水雨情變化,并加強防范。

2. 接到縣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發布的二級(橙色)預警時,或降雨量達到警戒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續時,或溪河水位達到警戒水位,發布二級(橙色)預警,同時啟動二級應急響應。

(1)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向有關村發出二級(橙色)預警,提醒廣大群眾注意防范山洪災害,危險區人員做好轉移準備。

(2)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向鄉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指揮長及成員、所屬的監測組、信息組、轉移組、調度組、保障組主要成員發布二級(橙色)預警,做好相關防范工作。

(3)有關村在接到二級(橙色)預警后,通過無線語音廣播、銅鑼、手搖報警器等向危險區群眾發出二級(橙色)預警,提醒危險區人員注意防范,做好轉移準備。

3. 接到縣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發布的一級(紅色)預警時,或當降雨量達到危險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續時,或溪河水位達到危險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時,發布一級(紅色)預警,同時啟動一級應急響應。

(1)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向有關村發出一級(紅色)預警,要求危險區人員立即按預定路線撤離至安全區,村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立即全面行動,做好搶險救災轉移安置工作。

(2)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向鄉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指揮長及成員、所屬的監測組、信息組、轉移組、調度組、保障組主要成員發布二級(橙色)預警,鄉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立即全面行動,做好搶險救災轉移安置工作。

有關預警設備分布情況表見附表3。

六、轉移安置

(一)轉移安置

1. 轉移安置原則。轉移遵循先人員后財產,先老弱病殘后一般人員,先低洼處后較高處人員的原則,以集體、有組織轉移為主。轉移責任人有權對不服從轉移命令的人員采取強制轉移措施。

2. 轉移安置路線。轉移安置路線的確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則。事先擬定好轉移路線,必須經常檢查轉移路線是否出現異常,如有異常應及時修補或確定新的轉移線路。轉移路線宜避開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帶。根據擬定的轉移安置路線繪制轉移安置圖,并填寫群眾轉移安置計劃表(見附表4)。

3. 轉移安置方式。安置地點一般因地制宜地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結合的原則。安置方式可采取投親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帳篷等。搭篷地點應選擇在安全區內。

4. 制定特殊情況應急措施。轉移安置過程中出現交通、通信中斷等特殊情況時,災區各村組應各自為戰、不等不靠,及時采取防災避災措施。由村干部分頭入戶通知易發災害點村民,尤其是夜間可能發生相關災害時,要保證信息傳遞的可靠性,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借助無線廣播、銅鑼、哨子等設備引導轉移人員到安置地點。在制定的轉移路線交通中斷的情況下,應選擇向溪河溝谷兩側山坡或滑動體的兩側方向轉移到就近較高地點。對于特殊人群的轉移安置采取專項措施,并派專人負責,確保無一人掉隊。

七、搶險救災

(一)搶險救災準備

1. 建立搶險救災工作機制,確定搶險救災方案。

(1)易姜華、付體財負責鎮、村級搶險的組織工作。

(2)鎮衛生院負責災害現場的傷員救治和疾病控制救護車調配工作。

(3)鎮民生事務崗負責救災物資的調撥準備及災后處理工作。

(4)鎮財務管理崗負責搶險救災資金準備到位工作及搶險救災車輛調配工作。

(5)鎮農業產業服務崗負責搶險救災的材料準備和籌備工作。

2. 搶險救災準備

積極配合縣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做好裝備、資金、物資等搶險救災準備。

(二)搶險、救災

1. 一旦發生險情,及時向上一級防汛指揮部報告,組織應急搶險隊投入搶險救災,確保災點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盡量減少財產損失。

2. 對可能造成新的山體滑動要安排專人監測、防御、早監測、早防御、早排險。

3. 如果在搶險救災過程中有人畜傷亡時,要及時搶救人員,清理,掩埋牲畜尸體。

4. 迅速組織,力量搶修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

八、保障措施

(一)汛前檢查

汛前,對所轄區域的重要水利工程、河道險工險段、滑坡危險點及通信、監測、預報預警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統計危險區內常住人口,登記造冊,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到有險必查、有險必糾、有險必報。

(二)宣傳教育及演練

1. 利用會議、廣播、電視、墻報、標語等多種形式,宣傳山洪災害防御常識,增強群眾主動防災避災意識。

2. 在交通要道口及隱患處設立警示牌。

3. 組織對責任人、預警人員、搶險隊員等進行培訓,掌握山洪災害防御基本技能。

4. 各村要組織群眾進行演練,熟悉轉移路線及安置地點。

(三)紀律

為及時、有效地實施預案,各部門要做到:

1.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相關單位主要領導要負總責,層層落實責任,一級抓一級,確保災民轉移安置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

2. 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對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失職、瀆職、脫崗離崗、不聽指揮的,追究相應責任,情節嚴重的,追究法律責任。

3. 水、雨情報告要及時,有險要速報,會商要及時,指揮要果斷;

4. 暴雨天氣,鎮主要領導及包村干部未經批準,不得離崗外出。

5. 嚴格執行病險水庫塘堰控制蓄水,一天一巡壩,大雨、暴雨天氣24小時巡查制度。

6. 監測、信息組實行24小時值班,確保通訊暢通。

附表:1. 保合鎮山洪災害易發區統計情況表

2. 保合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人員情況表

3. 保合鎮山洪災害點受災群眾轉移安置表


附表1:

保合鎮山洪災害易發區、危險區統計情況表

山洪災害點

村 組

災 害

類 型

影響人數

險情

監測人

電? 話

棕樹河

普子場村2組

山洪

19

一般

隆永國

199******05

三星橋

金盤村3組

山洪

13

一般

李淑蘭

150******46

附表2:

保合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各級責任人情況表

姓名

職責

單位

職務

辦公室電話

手機

唐甜

指揮長

鎮政府

鎮長

023-70687002

150****3920

易姜華

副指揮長

鎮政府

鎮人大主席

023-70687003

191****5700

付體財

副指揮長

鎮政府

副鎮長

023-70687022

181****6825

陳歡

成員

農業產業服務崗

主任

023-70687159

139****9333

蔣建華

成員

應急管理崗

主任

023-70687004

158****2202

殷羽

成員

綜合調度崗

負責人

023-70687004

134****4123

周江海

成員

平安綜治崗

主任

023-70687245

189****8312

楊帆

成員

規劃環保崗

負責人

023-70687013

133****6917

余秋旭

成員

衛生院

院長

023-70687014

189****7729

杜? 林

搶險隊員

農業產業服務崗

職工

023-70687012

133****9949

彭? 飛

搶險隊員

農業產業服務崗

職工

023-70687012

139****4997

張田沖

搶險隊員

平安綜治崗

職工

023-70687245

150****7287

蔣衛華

搶險隊員

農業產業服務崗

職工

023-70687015

138****0403

郎? 波

搶險隊員

綜合執法崗

大隊長

023-70687013

139****9300

劉獻忠

搶險隊員

農業產業服務崗

職工

023-70687015

152****7648

肖 琴

搶險隊員

農業產業服務崗

職工

023-70687159

152****2771

秦夢嬋

搶險隊員

農業產業服務崗

職工

023-70687159

191****8258

附表3:

保合鎮山洪災害點受災群眾轉移安置表

村 別

山洪災害易發點

預計影響人數

安置地點

安置負責人

普子場村

棕樹河

19

普子場村活動室

隆永國

金盤村

三眼橋

13

金盤活動室

李淑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部門

鄉鎮/街道

無障礙

政策問答

政務新媒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