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豐都縣雙路鎮人民政府>政務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履職依據>政策文件

[ 索引號 ] 1150023000868964X6/2025-00010 [ 發文字號 ] 雙路府發〔2025〕6號
[ 主題分類 ] 其他 [ 體裁分類 ] 公文
[ 發布機構 ] 豐都縣雙路鎮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5-03-05 [ 發布日期 ] 2025-03-05
[ 索引號 ] 1150023000868964X6/2025-00010
[ 發文字號 ] 雙路府發〔2025〕6號
[ 主題分類 ] 其他
[ 體裁分類 ] 公文
[ 發布機構 ] 豐都縣雙路鎮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5-03-05
[ 發布日期 ] 2025-03-05

豐都縣雙路鎮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雙路鎮山洪災害防御預案》的通知

《雙路鎮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已鎮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

????????????????????豐都縣雙路鎮人民政府?

?????????????????202533

(此件公開發布)

?

雙路鎮山洪災害防御預案

?

一、總則

1.?序言

1.1為了防止和減輕山洪災害發生,做到有計劃、有準備地防御山洪災害,最大限度減輕山洪災害造成的人民生命和財產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國家山洪防御預案編制大綱》等法律法規及上級主管部門有關防御山洪災害的規定,特制定本預案。

1.2本預案所稱山洪災害主要指山丘區及小流域由于降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水庫山坪塘堤壩潰決等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的災害。

1.3山洪災害防治預案是指在現有工程設施條件況下,針對可能發生的各類山洪災害而預先編制的防御方案、對策和措施,是各級水旱災害防御指揮部門實施指揮決策和防洪調度、搶險救災的依據。

2.?編制目標、原則及依據

2.1主要目標

本預案所追求的主要目標是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人員傷亡,減輕財產損失。

2.2編制原則

本預案編制原則是:堅持科學發展觀,體現以人為本,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首要目標;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堅持防、搶、救相結合;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分級管理責任制、分部門責任制、技術人員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統一指揮,統一調度,服從大局,團結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盡可能調動全社會積極因素;因地制宜,突出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2.3編制依據

本預案編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及規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國家山洪防御預案編制大綱》。

3.?實施責任

3.1豐都縣雙路鎮人民政府對本預案負總責。

3.2山洪災害防御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山洪災害防御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規及本預案的規定,山洪災害防御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做好本預案的各項準備和實施工作。

3.3對于拒不執行本預案或鎮山洪災害防御領導小組的調度或山洪災害防御搶險指令的,視情節和危害后果,按《防洪法》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處罰。

?

二、基礎資料

1.?基本情況

雙路鎮位于長江南岸,長江江岸線1.5公里,距豐都縣城6公里,幅員面積99.5平方公里。全鎮地形狀況以丘陵為主,間摻平壩河谷,地勢西高東低,總體呈一面坡形,坡度一般在10-25度,局部地方大于45度,雙路鎮處于四川盤地平行嶺谷區東部,屬涪陵??萬縣低山丘陵區,地形地貌受地質構造的控制,山脈走向與褶皺構造基本一致,由于區內地層結構比較簡單,地表覆蓋層主要是第四系全新統殘坡積亞粘土、人工填土、崩坡積塊石土、沖洪積砂土等,其下伏的基巖主要是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砂巖和泥巖,在漫長的地質作用下,泥巖成坡、砂巖成崖,形成構造剝蝕的淺丘地貌,山勢以低山、丘陵為主。整個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勢傾向長江和龍河,海拔高程自長江沿岸至方斗山大柴埡山頂為135-1370m。區內山丘陵與溪溝相間分布,各溪溝匯于長江,或匯于龍河再注入長江。

雙路鎮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早冷暖多變,夏季高溫多伏旱,秋季涼爽多綿雨,冬季干冷無嚴寒。本區因海拔高程變化大,還呈立體氣候特征,平均氣溫17.5℃,最低氣溫4℃,最高氣溫43.5℃。多年平均降水量1098.5mm,降水年際變化大,最大降水1333.7mm,最826.3mm;全年分配不均,每年3月進入雨季,5?9月為主雨季,多有暴雨洪水及伏旱并存的災害性天氣。

徑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同降水一樣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主汛期為5?9月份,徑流量占全年徑流量的80%以上。流域內多年平均徑流深450mm,徑流主要以洪水的形式表現,洪水呈短歷時的尖瘦峰形,陡漲陡落。

雙路鎮境內巖性以泥巖、砂巖互層為主,含水性差,地下水貧泛。受以褶皺為主的地質構造骨架所控制,構成了以下基本地下水類型。(1)基巖裂隙水?;鶐r裂隙水分布在巖層各級裂隙中,主要賦存于砂巖中,該裂隙水具有分布廣、埋深淺、水量貧乏等特點。泥巖構成相對隔水層,地下水多富集于砂巖裂隙中,且富集程度視裂隙發育程度和張開程度而異。該裂隙水主要受大氣降雨補給,徑流一般不遠,就近排泄于溝谷中。2第四系松散堆積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坡殘積層中,由于第四系地層不發育,水量受大氣降水控制,具有變化大,就地補給、就地排泄、富水性差等特點。3巖溶水。巖溶水埋藏在可溶性碳酸鹽巖中,本區在海拔高程較高的山嶺部分為可溶性碳酸鹽巖,其巖溶水出路通道復雜,本域和外域巖溶水主要通過龍河、龍家溝流經本區邊緣注入長江。

雙路鎮境內溪溝河流均屬長江水系。除長江外,主要溪溝河流有龍河、斷橋溝、石橋溝、龍家溝、中蹬溝大沙溪、蓮花溪,除龍河外其余均為小溪溝。幾條主要溪溝河流的主河道下切較深,相對當地村民住家,位置低下,其中龍家溝、石橋溝、蓮花溪在冬枯季節和伏旱期斷流,其他小溪溝斷流現象更為突出,只有龍河的水量最為豐富,但龍河屬過境河流,是境內位置最低的河流,河流水位與長江相同,利用成本高難度大。

雙路鎮山洪災害點主要有斷橋溝、安寧場背后蓮花溪溝、安寧場槽地,分別編制了應急預案,制定避險路線和避險點。蓮花洞村百花洞暫定為監測點。

2.?社會經濟情況

雙路鎮位于豐都縣長江南岸,距豐都縣城約6km,幅員面積99.5km2,屬丘陵山區。村7個,村(居)民27個、戶籍戶數6036戶,戶籍人口17223人,耕地1576.6公頃。

?

三、山洪災害危害及成因分析

1.?山洪災害的基本特征

山洪災害是指由于受暴雨影響,山洪暴發而給人類社會所帶來的危害,主要表現為溪河洪水泛濫,山體滑坡、泥石流、水利工程潰決等。

我鎮地處丘陵區、山區,不同程度的山洪災害時有發生,主要表現為滑坡、水利工程潰決等,總的來看,主要表現為以下特點:

1)暴雨山洪出現的頻率高,季節性強,5-9月是我鎮汛期,也是山洪災害的多發期,多年來山洪災害多集中在這三個月。

2)易發性強。我鎮地形以山區、丘陵為主,地勢西高東低,呈一面坡狀態,極易形成具有沖擊力的地表徑流,導致山洪暴發,造成山洪災害。

3)山洪來勢較猛,破壞性強,容易造成嚴重災害。我鎮山高坡陡,溪溝較多,山洪匯流較快,容易成災受損。

4)水毀工程修復難度大。山洪災害往往對水利、交通、房屋、農田等基礎設施和群眾財產造成較大的破壞性影響,一旦被毀,修復難度較大。

2.?山洪災害的原因

2.1我鎮特殊的地形地勢是誘發山洪災害的基礎條件。我鎮地形地貌呈一面坡狀態,小溪溝較多,對暴雨的分布和洪水組合匯流產生影響較大,常造成較大的山洪災害。

2.2地質結構是加劇山洪災害的重要因素。我鎮很多地方土壤土層薄,植被較差,蓄水能力差,匯流時間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明顯,容易形成較大沖擊力的地表徑流,極易導致山洪暴發。

2.3高強度暴雨是發生山洪災害的直接原因。我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每到汛期5-9,特別是主汛期(6-8月),我鎮范圍有一段強降雨過程,由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響,極易發生山洪災害。

2.4現有工程年久失修是造成抗御山洪災害能力減弱的重要原因。我鎮小型水利工程呈點多面廣分布,現有?。ㄒ唬€田壩水庫1座和?。ǘ┬屠罴覝纤畮?/span>1座,山坪塘270多口(除馬鞍山村征地拆遷范圍內16),小水池150,曾經發揮出了較大的防洪減災效益,十二五期間實施山坪塘整治100口,另外部分山坪塘仍然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

四、實施措施

從歷史情況看,我鎮在降雨時由于沒有大量土壤和植被的截流,加之地勢坡度大,因此造成危害的主要是突發的暴雨、洪水,本預案著重要防御突發性暴雨、大暴雨及特大暴雨。

1.?防洪準備措施

汛前鎮村社三級要對境內各類情況進行檢查、排查,主要內容有:(1)對橋涵、路壩等涉河建筑等有可能影響泄洪的建筑物、構筑物。對于影響河道(溪溝)正常行洪的,要堅決予以拆除,確保洪水及時下泄。(2)積極發動群眾,開展群測群防。對居住在可能發生的滑坡危險點、泥石流危險點進行排查,由村社收集統計后,上報鎮政府備案。(3收集重要風險點情況,建立風險轉移避險臺賬,包括工作人員數量、固定資產、運行狀況、負責人情況等信息。對居民及企事業單位信息實行動態管理,實時更新,確保在遇到險情轉移時不漏掉一人。

2.?山洪災害預警級別

根據氣象部門預報的降雨強度及降雨范圍,結合我鎮實際情況,將山洪災害預警分為個級別:

當氣象部門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12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稱為級預警。

當氣象部門發布黃色預警信號(6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稱為級預警。

當氣象部門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稱為級預警。

當氣象部門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稱為一級預警。

3.?組織指揮體系

3.1組織指揮機構

鎮政府成立山洪災害搶險領導小組,領導和組織山洪災害防御工作,鎮政府鎮長任領導小組組長,鎮分管水利、國土、安全的領導任副組長,鎮級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農林水利崗,農林水利崗負責人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下設山洪災害搶險(每隊不少于20人,由基干民兵和鎮干部組成)。各村成立以村(居)委主任為負責人的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并成立基干民兵為主的1-2個應急搶險隊。各村社要落實降雨、水位、工程險情、泥石、滑坡監測人員,確定一名或幾名信號發送員,并在每年汛前將花名冊報鎮政府備查。

3.2職責和分工

3.2.1鎮山洪災害防御領導小組在縣水旱災害防御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織鎮村社的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匯報,并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等。村級山洪災害防御工作組負責本行政村內降雨監測、危險點監測、預警、信息報送、人員轉移和搶險等工作。

3.2.2山洪災害防御領導小組下設工作組職責。

山洪災害防御領導小組下設各工作組、應急搶險隊等成員由鎮、村在每年汛前予以明確和落實,并明確各項工作的責任人及聯系方式。

1)綜合調度

組長:湛鯟燕

成員:綜合協調崗、農林水利崗

做好全鎮山洪災害防御和險情處置工作的總體協調負責搶險人員的調配,水工程的調度運用,綜合調度并管理搶險救災物資、車輛等。

(2)信息

組長:劉維勇

成員:農林水利崗、綜合協調崗、安全生產崗

負責對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氣象、水利等部門各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預報、降雨、泥石流、滑坡等險情信息及時為領導指揮決策提供依據。

(3)災情監測組

組長:各村(社區)支部書記

成員:各村(社區)專干、包村干部

負責監測、收集雨量、水利工程、危險及溪溝水位、泥石流溝和滑坡點的位移等信息

(4)轉移

組長:唐亮

成員:安全生產崗、農林水利崗

負責按照鎮山洪災害防御領導小組的命令及預警通知,做好受威脅群眾的轉移工作,負責轉移任務的責任人要保證一個不漏的動員到戶到人,同時確保轉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員安全。

(5)后勤保障

組長:龍旋

成員:民政社事崗、便民服務崗、鎮衛生院

負責臨時轉移群眾的基本生活和醫療保障的組織工作 ,負責災后的相關救助工作。

(6)應急搶險隊

組長:孫策、任思平

成員:鎮全體職工

在緊急情況下服從指揮有序的進行搶險救援工作。

信號發送員:在獲得險情監測信息或接到緊急避災轉移命令后,立即按預定信號發布報警信號。

4.?報警方式

報警可采用電話、手機、廣播、電視、敲鑼或鳴號等,考慮到降雨時可能伴有大風、雷電等干擾及停電的可能,巡邏監測人員應配備一只大鑼,并事先約定鑼聲報警信號,采取鑼聲進行報警,在汛期把大鑼固定放在顯眼位置。

5.?預警實施措施

5.1級預警措施由各村根據氣象部門或鎮水旱災害防御指揮機構提供的雨情信息發布級預警通知,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防暴雨準備工作召開防汛工作會議,研究暴雨未來形勢,研討應對預案,各村(社區)進入暴雨戒備狀態,檢查城區、農田、水庫、山坪塘等的排水系統,監測人員加強雨情、水情、工情、險情的監測做好防汛準備。

5.2三級預警措施:由各村根據氣象部門或鎮水旱災害防御指揮機構提供的雨情信息發布三級預警通知,村搶險應急隊員處于臨狀態,并組織有可能受山洪威脅的群眾組成由村干部帶隊的巡邏小組,并安排監測人員加強雨情、水情、工情、險情的監測,駐村干部下到各村,指導各村開展工作。開始降雨后,巡邏人員攜帶報警及通訊工具進行巡邏,發現異常情況或接到監測人員報告的異常情況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眾報警,指揮群眾向事前確定的轉移地點、路線撤離,并以上報告鎮水旱災害防御搶險指揮機構。村應急搶險隊員立刻投入搶險現場。

5.3二級預警措施:由鎮政府根據氣象部門或縣水旱災害防御指揮部提供的雨情信息發布二級預警,通知鎮搶險應急隊員處于臨戰狀態,并通知各村在啟動三級預警的基礎上,由聯系村的領導帶領駐村干部組成巡邏組進行巡邏。降雨后,每隔1小時由聯系村的領導向鎮水旱災害防御搶險指揮機構報告情況(實行零報告制度,即使未出問題,也要定時進行聯系和報告),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眾報警,群眾接到報警后,立即按事前確定的轉移地點和路線撤離,并立即報告縣水旱災害防御指揮部。鎮主要領導要立即趕往現場,指揮搶險救災。

5.4一級預警措施:由鎮政府根據氣象部門或縣水旱災害防御指揮部提供的雨情信息發布一級預警,鎮主要領導根據事先分包任務,在降雨前達到所聯系的村,靠前指揮,鎮搶險應急分隊處于臨戰狀態,同時啟動一級預警狀態。降雨后,每間隔半小時由駐村領導向分包村的主要領導報告巡邏情況,嚴格實行及時報告制度。發現異常情況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向附近群眾報警。群眾接到報警后,立即按事前確定的轉移地點和路線撤離。在報警后,要立即上報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縣政府,請求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縣政府協助鎮政府指揮搶險救災,并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6.?撤離路線

在汛前,各村社要劃分出安全區、即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脅,地質結構比較穩定,可安全居住和從事生產活動的區域,安全區是危險區(即受山洪災害威脅的區域)人員的避災場所。安全區一般應選在地勢較高、平坦或坡度平緩的地方,避開河道、溝口、陡坡、低洼地帶。在發生險情轉移群眾時,原則上向附近位于高處的安全區域撤退,具體撤離路線及轉移地點,由各村社根據實際地形地勢制定,確定轉移地點和路線時,要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則,避開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帶,轉移地點及路線各村汛前報鎮政府備案。

7.?轉移安置的原則、紀律

7.1各村社根據汛前檢查確定的危險點,明確一旦遇險情需要轉移的人員名單。

7.2轉移時應遵循先人員后財產,先老弱病殘人員后一般人員的原則,以集體為單位,有組織轉移為主。

7.3在汛期各村社要經常檢查轉移路線、地點有否異常,如有異常應及時修補或改變線路,轉移時不要順著溪河溝谷上下游、泥石流溝上下游、滑坡的滑動方向轉移,應向溪河溝谷兩側山坡或滑動體兩側方向轉移。

7.4各村社轉移路線、地點、時機、責任人等有關信息制作成卡片發放到每戶。

7.5轉移工作要嚴格落實責任制,由村社干部和鎮干部分片包干負責,并做好群眾的宣傳解釋工作。

8.?搶險救災

8.1鎮村社要普及山洪災害防御的基本知識,增強群眾的防災意識。

8.2汛前各級要落實搶險救災的物資準備、資金準備和救助裝備準備等。

8.3在汛前,鎮村要確定搶險救災方案,包括人員組織、物資準備、車輛調配和救護等。

8.4一旦發生險情,及時向鎮水旱災害防御指、縣政府報告,鎮村應急搶險隊投入搶險救災,確保災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盡量減少財產損失。緊急情況下可以按照《防洪法》規定強制特征用和調配車輛、設備、物資等。

8.5對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體、建筑物等,村社要安排專人監測、防御。

8.6發生災情,首先要把被困人員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如有人畜傷亡,要及時搶救受傷人員,清理掩埋尸體。對緊急轉移的人員要做好臨時安置,發放糧食、衣物,搞好災后衛生防疫工作,同時迅速組織力量搶修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

?

五、附則

1.?本預案由鎮人政府審批后執行。

2.?本預案有效期為3年,每隔3年修訂一次,如遇情況有較大變化,則予以及時修訂。

3.?鎮村社利用會議、廣播、電視、墻報、標語等形式,向轄區群眾廣泛宣傳預案的主要內容,組織群眾熟悉轉移路線、安置方案,組織區域內人員開展實戰演練。

4.?各有關責任人要落實各項責任制,分解任務,落實責任,明確職責。要加強現場檢查指導,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發生汛情時,要立即趕赴現場指揮抗洪搶險和救災,切實履行職責。凡因工作不力、責任不落實出現問題并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按照有關規定,追究有關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

5.?本預案與上級有關預案、指令有抵觸的,按上級指令及預案執行。

?

?

?

?

?

?

?

?

?

?

?

?

?

?

?

?

?

雙路鎮山洪災害防御領導小組人員名單

???????????? ? ???? ?

?李鳳余?????鎮長

副組長 ? ????黨委副書記

任思平?????副鎮長

?員:湛鯟燕 ????綜合協調崗負責人

? ????安全生產崗負責人

? ????財政管理崗負責人

余洛陽?????經發統計崗負責人

??????民政社事崗負責人

??????平安法治崗負責人

??????項目統籌崗負責人

劉維勇 ????農林水利崗負責人

??????規劃環保崗負責人

趙天安 ????綜合執法崗負責人

付培峰?????國土所負責人

戴明玲?????新風書院崗負責人

??????便民服務崗負責人

冉衛平?????畜牧水產崗負責人

秦進梅?????鎮衛生院院長

張小清 ????鎮教管中心負責人?

廖海濤?????鎮警務室負責人

任紅萍?????雙路水廠負責人

秦進龍?????李家溝水庫管理責任人

鄭曉蓉?????爛田壩水庫管理責任人

雙路鎮山洪災害防御搶險隊成員:李鳳余、田應文、孫策、秦必勝、孫策、徐登明、張紅芳、劉萬紅、熊紅、任思平、江洲、楊紅、劉維勇、李文軍、趙小兵、冉衛平、黎大川、譚杰、陳仕亮、江洲、岑永洪、龍旋、諶行、殷衛東、甘業生、廖承志、熊洪斯、秦偉、隆濤、趙天安、唐亮、隆建滿、梁鑒錚、譚梁鋒、孟少兵、曾興年、高浚晰、湛翔宇、隆建滿、余華忠、霍斌、張國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部門

鄉鎮/街道

無障礙

政策問答

政務新媒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