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 11500230008686473P/2025-00010 | [ 發文字號 ] | 無 |
[ 主題分類 ] | 統計 | [ 體裁分類 ] | 其他 |
[ 發布機構 ] | 豐都縣統計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5-03-18 | [ 發布日期 ] | 2025-03-18 |
[ 索引號 ] | 11500230008686473P/2025-00010 |
[ 發文字號 ] | 無 |
[ 主題分類 ] | 統計 |
[ 體裁分類 ] | 其他 |
[ 發布機構 ] | 豐都縣統計局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5-03-18 |
[ 發布日期 ] | 2025-03-18 |
豐都縣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豐 都 縣 統 計 局?國家統計局豐都調查隊
2025年3月18日
2024年,全縣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六屆五次、六次全會和縣委工作部署,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全縣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84129萬元,比上年增長6.6%。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增加值573822萬元,比上年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1506481萬元,比上年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2203826萬元,比上年增長8.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3.4:35.2:51.4。
圖1? 2020-202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年末全縣戶籍人口784030人。按城鄉分,城鎮人口243232人,鄉村人口540798人。按性別分,男性人口407536人,女性人口376494人,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下同)為108。全年出生人口4019人,人口出生率5.11‰,死亡人口6293人,人口死亡率8.00‰,人口自然增長率-2.89‰。全年遷入人口4016人,遷出人口7373人。
年末全縣常住人口54.0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3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2.49%,比上年末提高0.6個百分點。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6115人,比上年增長0.9%。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員2092人,全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4%。
全縣各類市場主體70780戶,其中企業13675戶,個體工商戶54956戶;新增市場主體6435戶,其中企業1483戶,個體工商戶4736戶。
二、農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92080萬元,比上年增長2.8%。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22440萬元,比上年增長2.9%。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00.8萬。糧食綜合單產332.5公斤/畝,增長0.2%。全年糧食總產量33.5萬噸,增長0.5%。其中,夏糧產量4.2萬噸,增長0.5%;秋糧產量29.3萬噸,增長0.5%。全年谷物產量22.7萬噸,增長0.5%。其中,稻谷產量13.7萬噸,下降0.1%;玉米產量8.9萬噸,增長1.7%;小麥產量0.2萬噸,較上年持平。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7.5萬噸,下降6.4%。年末生豬存欄32.1萬頭,下降13.9%;生豬出欄51.0萬頭,下降11.1%。
圖2??202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各產業構成?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工業增加值645647萬元,比上年增長4.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5.1%。分門類看,采礦業24436萬元,比上年增長6.2%;制造業522240萬元,比上年增長3.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98971萬元,比上年增長7.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44216萬元,比上年增長0.1%。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0.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5.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10.1%,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6.7%,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下降24.9%,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24.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4.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26424萬元,比上年下降52.5%;應交增值稅14529萬元,比上年增長0.7%。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8.2%。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7.9%。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量為12.1億千瓦時。
全年建筑業總產值2840672萬元,比上年增長18.3%,建筑業增加值863802萬元,比上年增長7.3%。
四、服務業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396437萬元,比上年增長10.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58199萬元,比上年增長5.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26726萬元,比上年增長8.1%;金融業增加值179568萬元,比上年增長11.4%;房地產業增加值160819萬元,比上年下降6.2%;其他服務業增加值1160851萬元,比上年增長9.9%。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303669萬元,比上年增長72.0%。
全年鐵路旅客發送里167萬人,到達量165萬人。全社會貨物運輸量1564萬噸,其中公路591萬噸、水路973萬噸;貨物周轉量1188817萬噸公里,其中公路38918萬噸公里、水路1149899萬噸公里。全社會客運583萬人次,其中公路559萬人次、水路24萬人次;旅客周轉量31533萬人公里,其中公路31247萬人公里、水路286萬人公里。
全年完成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23238萬件,比上年增長13.8%,郵政行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1892萬元,增長3.4%。其中,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853萬件,增長27.7%;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8350萬元,增長20.9%。快遞業務投遞量累計完成3158萬件,增長12.0%。
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4.9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全縣電話用戶80.6萬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73.2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73.2萬戶,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24.5萬戶,5G移動電話用戶30.8萬戶。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65133萬元,比上年增長5.1%。
在限額以上單位中,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9.1%,飲料類商品增長11%,煙酒類商品下降4.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增長16.9%,化妝品類商品下降3.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增長6.8%,中西藥品類商品下降52.3%,文化辦公用品類商品增長5.6%,家具類商品下降17.4%,通訊器材類商品增長11.5%,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商品增長15.1%,石油及制品類商品增長13.4%,汽車類商品增長9.6%。
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477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4.9%。其中,出口121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8.3%;進口355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17.7%。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18.8%。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1.4%,工業投資增長57.8%,民間投資增長41.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56.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57.8%;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9.5%。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553944萬元,比上年下降3.2%。高技術投資增長126.8%,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1%。
全年房地產企業商品房施工面積70.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商品房銷售面積40.4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9.5%,其中住宅30.3萬平方米,下降42.4%。
表1? 2024年商品房建筑與銷售主要指標及其增長速度
指 標 名 稱 |
絕對值 |
比上年增長(%) |
施工面積(平方米) |
701590 |
-3.0 |
#住宅 |
562115 |
-2.9 |
商業營業用房 |
139475 |
-3.5 |
竣工面積(平方米) |
357481 |
-3.2 |
#住宅 |
258364 |
-3.4 |
商業營業用房 |
99117 |
-2.6 |
銷售面積(平方米) |
404497 |
-39.5 |
#住宅 |
302559 |
-42.4 |
商業營業用房 |
49767 |
-42.8 |
銷售額(萬元) |
185735 |
-41.6 |
#住宅 |
137272 |
-43.2 |
商業營業用房 |
34352 |
-47.6 |
七、財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財政收入481256萬元,比上年增長9.6%。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2332萬元,比上年增長9.3%。稅收收入101151萬元,比上年下降4.1%。全年地方財政支出975406萬元,比上年下降2.8%。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39627萬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77701萬元,比上年增長18.2%。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5688229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1.0%,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915138萬元,增長10.6%。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3325131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2.7%,其中,短期貸款余額681856萬元,增長4.3%;中長期貸款余額2598816萬元,增長11.6%。
表2? 2024年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
指標 |
年末數(萬元) |
比上年末(%) |
本外幣存款余額 |
5688229 |
11.0 |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 |
4915138 |
10.6 |
本外幣貸款余額 |
3325131 |
12.7 |
#短期貸款 |
681856 |
4.3 |
中長期貸款 |
2598816 |
13.9 |
全年保費總收入133990萬元,其中,財產保險收入55058萬元,人壽保險收入78932萬元。全年賠付各類保險金85435萬元,其中,財產保險賠付49403萬元,人壽保險賠付36032萬元。
八、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59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工資性收入16124元,增長5.9%;經營凈收入8311元,增長5.6%;財產凈收入1840元,增長6.0%;轉移凈收入7685元,增長5.6%。分城鄉看,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50元,增長4.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72元,增長6.7%。
圖3??2020-2024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全縣參加醫療保險652395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75307人,參加工傷保險6.2萬人,全年參加失業保險34714人,發放失業保險金20484人次。
年末全縣共有20254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623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人數851人,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人數3340人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研究和試驗發展投入3.5億元,比上年增長16.3%。科技型企業20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全年專利授權270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數94件。年末有效發明專利105件。有效注冊商標6668件。
年末全縣共有各類學校205所。其中,幼兒園107所,小學50所,初中27所,高中7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一貫制學校10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專門學校1所。在校學生數77766人。專任教師數6740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2%,初中入學率100.0%,小學入學率100.0%,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3.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98.2%。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0.0%。
十、文化旅游、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縣共有公共圖書館44個,圖書總藏量超16萬冊,文化館33個。廣播綜合覆蓋率99.8%,電視綜合覆蓋率99.98%。
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298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1%;旅游直接收入1016716萬元,比上年增長8.4%;上交稅金32044萬元,比上年增長4.3%;旅游綜合收入1417103萬元,比上年增長6.1%。
年末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531個,其中縣屬醫療衛生機構4個,鄉鎮(中心)衛生院28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衛生機構床位數5033張。衛生機構從業人員數5513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4234人。
年末全縣擁有體育場1個,體育館1個,全年舉辦運動會或體育比賽200余場次。獲得市級以上運動獎牌18個,其中金牌6.5個,銀牌3個,銅牌8.5個。
十一、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縣環境空氣質量滿足優良天數344天。環境空氣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地表水總體水質為優良,Ⅰ—Ⅲ類水質的斷面比例為100%,縣城、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分別為100%、96.55%。
全縣自然保護區2個,其中市級自然保護區1個。近三年共實施營造林約46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55.08%。
全年累計完成298個長江入河排污口銷號整治,排查整治58條農村黑臭水體。處置紫光化工遺留污染物2.5萬噸,修復鎮江園區土壤706畝。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3人,比上年下降50.0%;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注釋
1.本公報中2024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數據以《豐都縣統計年鑒 2025》為準,其中2023年涉及地區生產總值相關數據根據五經普數據結果修訂。
2.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行業統計標準:
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有資質的建筑業: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筑業法人單位。
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法人單位。
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
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法人單位。
規模以上服務業: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三個門類和衛生行業大類;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以及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服務、房地產租賃經營和其他房地產業等行業;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及社會工作行業大類。
4.資料來源(以文中數據為序):戶籍人口數據來自縣公安局;城鎮新增就業、失業人員、失業保險數據來自縣就業中心;市場主體數據來自縣市場監管局;交通、郵政數據來自縣交通運輸委;戰略性新興產業、通信數據來自縣經信委;進出口數據來自縣商務委;財政數據來自縣財政局;貨幣金融數據來自人行豐都分行;保險業數據來自豐都金融監管支局;醫療、生育保險數據來自縣醫保局;城鄉低保、城鄉特困人員救助數據來自縣民政局;科技、專利數據來自縣科技局;教育數據來自縣教委;文化、旅游、體育數據來自縣文化旅游委;醫療衛生數據來自縣衛生健康委;空氣、水質監測數據來自縣生態環境局;自然保護區、林業、森林數據來自縣林業局;生產安全事故數據來自縣應急局。本公報中其他數據來自縣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豐都調查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