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豐都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政務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其他法定信息
[ 索引號 ] | 11500230MB19803549/2025-00077 | [ 發文字號 ] | 無 |
[ 主題分類 ] | 財政 | [ 體裁分類 ] | 財政 |
[ 發布機構 ] | 豐都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5-04-30 | [ 發布日期 ] | 2025-04-30 |
[ 索引號 ] | 11500230MB19803549/2025-00077 |
[ 發文字號 ] | 無 |
[ 主題分類 ] | 財政 |
[ 體裁分類 ] | 財政 |
[ 發布機構 ] | 豐都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5-04-30 |
[ 發布日期 ] | 2025-04-30 |
豐都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2024年度績效自評工作報告
一、基本情況
(一)項目背景、內容。
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如地球上的空氣、水、土地、礦物、生物以及其他可以被人類利用和消耗的物質。 通常又可把自然資源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不可更新的資源,如水、土地、空氣和礦物等;另一類是可更新的資源,如谷物、森林、家禽馴獸及其他各種野生生物等生物資源。對于不可更新的資源,由于其蘊藏量是有限的,而且也不可能在自然條件下生長出來,因此,必須給予合理的使用,否則將會導致匾乏的危機。其中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資源,是農業的根本生產資料,是礦物質的儲存所,也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場所以及野生動物和家畜等的棲息所。總之,土地是陸地上一切可更新的資源都賴以存在或繁衍的場所,因此,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部門的存在就成為各種可更新的資源的保護中心。 例如一片土地,由于沒有給予合理的利用和必要的保護,在人類生產活動作用下,加速和擴大了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蝕,從而破壞了壤肥力,危害農業生產。土壤侵蝕還會使大量泥沙流入河川,造成水庫淤積、河道阻塞,由此而引起下游沿岸泛濫成災,沖毀大片耕地,使土地資源受到嚴重損失。為了保障人類社會的長遠利益,規劃和保護好自然資源的重要性迫在眉睫。
(二)資金情況
資金來源市級地災專項資金,由市財政統一下撥縣財政局。2024年度總金額全年預算數139612752.99元,全年執行數313379507.51元。其中:財政撥款全年(調整)預算數383758492.92元?,全年執行數313379507.51元。一般公共預算全年(調整)預算數279125028.02元?,全年執行數232733506.02元。資金已全部使用完。2024年,我局規劃編制專項經費項目全年預算總金額383758492.92元,全年執行數313379507.51元由縣級財政預算資金全部支付,資金執行率81.66%。
(三)績效目標
今年預期目標一是優化調整城鎮開發邊界,保障玻纖等重大項目用地需求;配合推動“小縣大城”試點工作,按需指導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做好產業園區周邊農民搬遷集聚社區的規劃布局。二是整合縣域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鄉鎮總體規劃,并納入國土空間信息平臺。三是積極做好地塊選址、預評估審查,指導項目規劃調整和村莊規劃。四是加強土地儲備管理。主動適應土地儲備新常態,力爭2024年新增土地儲備800畝。五是強化耕地保護。探索耕地保護激勵機制及優化評分細則,健全多途徑補充耕地,保障“占補平衡”,防止“非農化”、“非糧化”。六是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啟動生態地票交易,完成歷史遺留和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任務7公頃。強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積極對接市局爭取“小縣大城”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六是提升登記服務水平。承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工作,全面啟動農村土地房屋數據庫使用。七是做好地質災害防治。開展地質災害排查,壓實“四重”網格人員工作責任;加快工程治理進度和“金土工程”搬遷避讓,積極推動農民進城安居工程。八是做好礦山安全管理。強化礦山全過程、常態化、閉環式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開采、越界開采等違法行為。九是推進專項整改。做好督察問題的整改督促督辦,確保如期整改清零等。
(四)部門職能職責
負責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負責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負責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工作;負責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負責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貫徹執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和城鄉規劃政策并監督實施;負責自然資源文化的挖掘、研究、保護和利用工作;承擔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負責本區域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的編制報批并實施有關生態修復工程。負責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負責管理地質勘查行業和地質工作;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并實施;負責礦產資源管理工作;負責測繪地理信息管理工作;承擔空間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的督察工作。
二、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一)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今年預期目標一是優化調整城鎮開發邊界,保障玻纖等重大項目用地需求;配合推動“小縣大城”試點工作,按需指導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做好產業園區周邊農民搬遷集聚社區的規劃布局。二是整合縣域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鄉鎮總體規劃,并納入國土空間信息平臺。三是積極做好地塊選址、預評估審查,指導項目規劃調整和村莊規劃。四是加強土地儲備管理。主動適應土地儲備新常態,力爭2024年新增土地儲備800畝。五是強化耕地保護。探索耕地保護激勵機制及優化評分細則,健全多途徑補充耕地,保障“占補平衡”,防止“非農化”、“非糧化”。六是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啟動生態地票交易,完成歷史遺留和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任務7公頃。強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積極對接市局爭取“小縣大城”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六是提升登記服務水平。承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工作,全面啟動農村土地房屋數據庫使用。七是做好地質災害防治。開展地質災害排查,壓實“四重”網格人員工作責任;加快工程治理進度和“金土工程”搬遷避讓,積極推動農民進城安居工程。八是做好礦山安全管理。強化礦山全過程、常態化、閉環式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開采、越界開采等違法行為。九是推進專項整改。做好督察問題的整改督促督辦,確保如期整改清零等。根據年初制定目標,已全面完成。
(二)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總體績效目標完成情況分析
對照總體目標全年實際完成100%。
2.績效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1)數量指標。避險搬遷21處,避險搬遷500人,地質災害治理面積0.96公頃,河道岸堤修復長度3.09千米,礦山生態修復面積6.14公頃,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050.02公頃,土地綜合治理面積266公頃。
(2)質量指標。區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改善較好。
(3)時效指標。項目完成及時率100%。
(4)經濟效益指標。促進全縣經濟增長,服務經濟發展需求。
(5)社會效益指標。生物多樣性保護明顯加強。
(6)滿意度指標。主管部門滿意度≥95%,項目實施區域群眾滿意度≥95%。
(三)評價結果
本次對豐都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部門總體績效項目自評得分98.16分,評價等級為優,已達到預期績效目標。
三、存在問題
(一)項目管理方面的問題:由于財政資金困難,新增建設土地報批有償使用費項目未支付完的費用,由縣財政局收回到現在都未上指標,不能及時支付導致資金支付率低。
(二)資金使用方面的問題:因為政策調整原因,有項目正在商洽終止,遂今年資金執行率未達到100%。
(三)項目績效方面的問題:績效管理的經驗不足,項目的部分成果無法用指標形式表示;在績效考評指標的設計上,有待完善。
(四)其他方面的問題
無。
四、下一步改進措施
規范績效管理方面需要細化,指標的設計需更加科學;建立部門聯動機制,確保績效目標與政府年度重點任務、中長期規劃對齊;增加多維評價指標,引入大數據分析,整合財務、業務系統數據,減少人工填報誤差。
五、績效自評結果擬應用和公開情況
績效自評結果將在豐都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站上進行公開,績效評價結果與下年度資金安排直接掛鉤。
六、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本項目無中央巡視、各級審計和財政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及其所涉及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