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青龍茶
青龍茶園
重慶是人工種植茶樹最早的地區之一。豐都青龍茶早在宋朝就開始種植。青龍茶傳統制作技藝傳承人孫云康的爺爺和父親均是做茶葉的生意人,受其潛移默化,孫云康也對茶葉制作技藝情有獨鐘,于是被分配到茶廠主要從事手工制茶,后來自己種茶樹、制茶,至今仍采用純手工制作茶葉的傳統技藝。
青龍鄉瓦屋山及周邊地理環境適宜種植茶樹,常年云霧繚繞,空氣新鮮,負氧離子高有利于茶樹的生長,而且歷來有種茶制茶的傳統。青龍茶的鮮葉在清明前后采摘,攤放水分自然萎凋,經底鍋預清洗茶鍋后,將茶鍋加熱至150℃高溫殺青,然后一次投入1公斤左右鮮葉,再使用抖、抓、推,揉、壓、搓等六道手法進行翻炒,一個小時左右待茶葉提香,聞香起鍋,這樣制出來的茶葉散發最原始的茶香。干燥后的青龍茶外形緊卷多毫、顏色鮮嫩微黃,香氣馥郁濃醇。
相傳,在青龍瓦屋山山頂有一座寺廟,香火旺盛,僧眾較多,種茶制茶是寺廟的經濟來源,一直延續至清朝末年,手工制茶技藝廣泛傳至民間。新中國成立后,20世紀六七十年代,山上一度有10座手工制茶廠,種植面積多達幾千畝,成為當地貿易出口的主打產茶地。
青龍茶參加比賽
純自然的青龍綠茶,不打藥、不施肥。用古法、古茶器手工技藝炒茶,原生態茶葉更加富含茶多酚。
1.天然性。純自然的綠茶葉,不打藥、不施肥。用古法、古茶器手工技藝炒茶。
2.在純手工制茶,抖、抓、推、揉、壓、搓六道手續反復循環讓制作出來的茶葉香味富含茶道精神和人文地理特色。
3.原生態茶葉更加富含茶多酚,讓手工制茶更加蘊含茶文化。
青龍茶園
豐都青龍手工茶豐富了中國茶文化內涵,其秉持傳統、選料嚴格、技藝流程繁瑣,不僅是一項優秀的傳統工藝,而且也有著獨特的價值。
青龍茶參加商貿活動
歷史價值。豐都青龍手工茶傳統技藝源于青龍瓦屋山僧人,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在豐都人文歷史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文化價值。豐都青龍手工茶文化流傳甚廣,內涵豐富,其傳統技藝屬于珍貴的文化遺產,對于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茶文化的研究都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食用價值。富含茶多酚、咖啡堿等天然物質,不僅是人們常用的飲料,更具有一定的藥理作用和效果。
經濟價值。豐都青龍手工茶是目前豐都唯一在產的手工茶,其品質上乘,深受好評,經過包裝打造,營銷推廣,擴大規模帶動當地相關行業發展,對于帶動當地經濟,貧困戶增收等都有著積極意義。
2019年,青龍茶傳統制作技藝被納入重慶市級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