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豐都縣仁沙鎮人民政府>政務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履職依據>政策文件

[ 索引號 ] 115002300086897037/2024-00028 [ 發文字號 ] 仁沙府發﹝2024﹞57號
[ 主題分類 ] 其他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豐都縣仁沙鎮人民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4-09-11 [ 發布日期 ] 2024-09-11
[ 索引號 ] 115002300086897037/2024-00028
[ 發文字號 ] 仁沙府發﹝2024﹞57號
[ 主題分類 ] 其他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豐都縣仁沙鎮人民政府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4-09-11
[ 發布日期 ] 2024-09-11

豐都縣仁沙鎮人民政府 關于建立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的通知

各村(社區鎮級各單位

結合本鎮實際,現將《關于建立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的通知》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豐都縣仁沙鎮人民政府

2024911

(此件公開發布)


?

關于建立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動態

監測機制的通知

為健全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根據中共豐都縣委農村工作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豐都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決戰百日”工作方案》的通知(豐委農辦〔202423號)、豐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印發《豐都縣2024年農村住房安全保障“決戰百日”行動方案》的通知(豐都住建發〔2024195號)文件要求,結合實際,建立我鎮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常態化動態監測機制。

一、重點對象

一是農村低收入群體CD級危房。包括農村易返貧致貧戶(包括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家庭、農村低保邊緣家庭、未享受過農村住房保障政策支持且依靠自身力量無法解決住房安全問題的其他脫貧戶。農村低收入群體CD級危房可先實施危房改造,后補報危房改造計劃。二是收入較低一般人群住房CD級危房。主要包括:2023年低收入組脫貧人口、2023年收入降幅較大的脫貧人口(2024年存在收入降幅較大風險的脫貧人口)、家中有獲得大額臨時救助人員戶、家中有重度殘疾人戶、家中有大病重病患者戶、家中有精神障礙患者戶、其他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13026元的一般人群。針對收入較低一般人群,本身無能力改造危房的,經縣農業農村(鄉村振興)部門和民政部門審核,能納入農村低收入群體的,納入農村低收入群體后,可先實施危房改造,后補報危房改造計劃。三是其他一般人群住房CD級危房。對于其他一般人群住房CD級危房,有能力自己改造危房,各村(居)要督促其自己改造危房,確保安全。

二、監測內容

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常態化動態監測內容為農村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安全狀況,其長期居住唯一住房是否屬于C級、D級危房或屬無房戶,已實施過農村危房改造的是否因自然災害等原因又變成危房。

三、監測程序

針對通過農戶自主申報、干部走訪排查、部門篩查預警以及媒體反饋曝光、群眾信訪等渠道發現的可能存在住房安全保障問題的對象,按照“農戶申請、入戶核實、村級評議(公示)、鎮級部門聯合審核、縣級審定”五步流程,開展識別認定。

第一步:農戶申請。農戶自愿提出書面申請的,由戶主向戶籍所在地的村(社區)提出書面申請;干部排查和部門篩查預警發現的對象,由村(社區)干部或駐村干部指導農戶提交申請;對于失能失智無法提出申請的特殊人員,由村(社區)幫助其提出申請。

第二步:入戶核實。由村(社區)組成調查組(至少由1名村干部和1名以上本村群眾參加),通過入戶調查、鄰里走訪等形式,對申請人家庭現狀、住房條件、經濟收入、是否接受過其他渠道的建房補助等情況進行調查核實。

第三步:村級評議(公示)。村(社區)組織建立村級民主評議小組,評議小組由村(社區)“兩委”成員、村民小組長及村民代表等共同組成,村級評議小組組長由村(社區)“兩委”書記、主任擔任。村(社區)接到農戶申請且信息調查核實無誤,應及時召開村級評議會議,在村級評議結束后,村(社區)應將評議結果在村務公開欄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于7日。公示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通過村評議的農戶基本情況、低收入群體類型、住房情況等。公示期滿無異議后,所在村(社區)應及時將農戶申請材料、民主評議記錄、公示單、村民反饋意見等材料整理上報鎮村鎮建設服務中心。

第四步:鄉鎮聯合審核。鎮村鎮建設服務中心接到村(社區)的申報材料后,及時將村(社區)名稱、戶主姓名、戶主身份證號碼、家庭人口數、危房等級、群體類型等預警信息,反饋至鎮經濟發展辦、民生服務辦公室等部門開展核查。民生服務辦公室負責核實認定監測對象是否屬于農村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農村低保邊緣家庭;鎮經發辦會同鎮民生服務辦公室、鎮便民服務中心等有關部門負責核實監測對象是否屬于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家庭;鎮經發辦負責核實監測對象,是否農村易返貧致貧戶及符合條件的其他脫貧戶。鎮級部門提出審核意見報鎮黨委集體研究通過后,將擬監測對象基本情況、低收入群體類型、住房情況等審核結果,在仁沙鎮政務公開欄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于7日。

第五步:縣級審定。公示期滿無異議后,鎮村鎮建設服務中心將審核結果上報縣住房城鄉建委。

四、風險消除程序

(一)實施危房改造。農村低收入群體長期居住唯一住房,經鑒定屬于C級、D級危房或經認定屬無房戶或已實施過農村危房改造因自然災害等原因又變成危房的,根據農戶意愿及時納入危房改造計劃實施改造,驗收合格后銷號。

(二)其他方式保障。農戶不愿意實施改造的,可以通過租房、投親靠友、入住福利院等方式保障住房后銷號。

五、落實監測措施

(一)構建監測網絡。建立村(社區)干部“吹哨人”機制,我鎮組織政府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村(社區)“兩委”干部、村民小組組長等實施網格化監測,對照監測范圍,結合群眾反映、日常走訪、各級反饋和部門比對預警等線索,及時靶向入戶排查。堅持集中排查和網格監測相結合,每月至少開展一次排查。

(二)部門監測預警。鎮村鎮建設服務中心收到村(社區)上報的審核材料后,會同鎮經發辦、民生服務辦公室等部門組織人員進行實地核實,并提出審批意見。

(三)實行動態管理。按照“應改盡改、應消盡消”原則,開展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常態化動態監測,符合危房改造條件的,發現一戶,改造一戶,確保農村低收入群眾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對住房安全持續鞏固的監測對象,及時消除風險進行銷號。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我鎮成立以鎮黨委書記、鎮長為雙組長、聯系村領導為副組長、包村工作組長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常態化動態監測工作專班。各村(社區)對本區域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常態化動態監測負主體責任,要成立相應組織,明確具體工作人員,定期研判、調度,結合實際細化實施方案,確保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二)強化協作聯動。建立健全村(社區)、鎮級部門兩級動態監測聯動機制,落實村(社區)巡查監測報告、鎮級相關部門認定等聯動機制,鎮村鎮建設服務中心要會同鎮經發辦、民生服務辦公室等部門密切配合,做好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常態化動態監測工作。

(三)健全工作機制。各村(社區)要組建工作專班,按照不少于1名的標準,配備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專兼職信息員隊伍。進一步優化措施、創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切實做好農村住房安全保障。

?

附件1.仁沙鎮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動態監測工作專班

2.農村低收入群眾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動態監測臺賬

?

豐都縣仁沙鎮人民政府? ? ?

????????????????????? 2024911日? ? ? ??

(此件公開發布)

?

附件1

?

仁沙鎮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動態監測工作專班

?

組? 長:龔德貴 ??鎮黨委書記

陳祥龍 ??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副組長:秦海軍 ??鎮黨委委員、人大主席

李明霞 ??鎮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

李保權 ??鎮黨委統戰委員、副鎮長

李小東 ??鎮黨委政法委員、人武部長、副鎮長

古清斌 ??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鎮黨委宣傳委員

成 ?員:???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包村組長

???民生服務辦公室主任

陶世權 ??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主任、包村組長

冉艷紅 ??便民服務中心(退役軍人服務站)主任、包村組長

???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包村組長

劉宗國 ??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包村組長

易本仕 ??村鎮建設服務中心負責人、包村組長

???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負責人

李美娟 ??經濟發展辦公室干部、包村組長

肖正奎 ??平安法治辦公室負責人、包村組長

湛海燕 ??民生服務辦公室干部、包村組長

???基層治理綜合指揮室負責人、包村組長

馮紹軍 ??黨的建設辦公室主任、包村組長


?


附件2

?

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住房安全情況動態監測臺賬

單位名稱(蓋章):

聯系人:電話:

報送時間:

序號

戶主姓名

鄉鎮

村(社)

身份證號碼

低收入群體類型

危房類別

保障措施

銷號日期

1

2

3

4

說明:1.低收入群體類型: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農村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家庭(突發嚴重困難戶)、 農村低保邊緣家庭、其他脫貧戶。2.危房類別分為C級、D級、無房戶。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部門

鄉鎮/街道

無障礙

政策問答

政務新媒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