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豐都縣林業局>政務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履職依據>其他公文

[ 索引號 ] 115002300086863934/2023-00063 [ 發文字號 ] 豐都林長辦發〔2023〕28號
[ 主題分類 ] 林業 [ 體裁分類 ] 其他公文
[ 發布機構 ] 豐都縣林業局
[ 成文日期 ] 2023-09-22 [ 發布日期 ] 2023-09-28
[ 索引號 ] 115002300086863934/2023-00063
[ 發文字號 ] 豐都林長辦發〔2023〕28號
[ 主題分類 ] 林業
[ 體裁分類 ] 其他公文
[ 發布機構 ] 豐都縣林業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3-09-22
[ 發布日期 ] 2023-09-28

豐都縣林長辦公室關于印發《豐都縣全面推深做實林長制工作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各鄉鎮(街道)林長、林長辦,各有關單位:

經縣領導同意,現將《豐都縣全面推深做實林長制工作方案(2023-2027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

?

???????????????????????? 豐都縣林長辦公室

????????????????????????? 2023922

(此件公開發布)



豐都縣全面推深做實林長制工作方案(2023-2027年)

?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生態文明領域的重大制度創新,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具體安排,全面推深做實林長制各項工作,加快實現林長制從“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按照《重慶市總林長辦公室關于印發<重慶市全面推深做實林長制行動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渝總林長辦發〔20239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準確理解“兩山論”和森林“四庫論”等系列重要論述,堅持以林長制促“林長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整體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在全縣統籌生態高水平保護、高效能治理、高質量發展中體現新擔當,在更高質量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更高水平建設山清水秀美麗豐都中展現新作為,為加快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先行區中作出新貢獻。

二、主要目標

2025年,全縣林長制責任體系全面建立并得到持續鞏固。責權明確、協調有序、保障有力、監管嚴格、運行高效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機制全面構建。國家儲備林工程、“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生態修復工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重點領域取得明顯成效。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和森林質量得到系統提升。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目標任務全部完成。全縣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2%以上,森林數量進一步鞏固,森林資源綜合效益顯著提升。

2027年,全縣林長制實現從“全面建立”向“全面見效”轉變。以林長制促“林長治”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備,“最后一米”責任全面壓實,林長智治能力大幅提升,森林資源保護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森林生態系統整體性、穩定性明顯增強,生態質量明顯改善,生態功能顯著提升,森林防火能力明顯增強,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基本建成,林業災害防控能力持續提升并取得顯著成效。國家儲備林工程、“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生態修復工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重點工作取得標志性成果。林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全縣GDP比重達到5%以上,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3‰以內,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18.85‰以內。

三、重點任務

結合豐都實際,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以“五綠”并舉為抓手,以“五大體系”為支撐,進一步壓緊壓實縣、鄉鎮(街道)兩級黨委、政府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以林長制促“林長治”體制機制實現迭代升級、實踐成效得到全面躍升。

(一)夯實管綠根基,建立健全林長制五大體系

1.鞏固提升組織運行體系。鞏固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運行體系。著力提升縣林長辦橫向協調、縱向抓總作用,全面推行基層林長辦標準化建設。細化落實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林長責任區域和工作任務,進一步完善林長履職跟蹤提示、定期調度機制。深入推廣“林長+警長+檢察長”“林長+河長”聯動工作機制,快速建立“林長+法院院長”協作機制。〔責任單位:縣林長辦、縣林業局、縣公安局、縣水利局、縣人民法院、縣檢察院,各鄉鎮(街道)〕

2.持續完善林長制制度體系有序推進林長制相關配套制度運行評估和廢改立工作。完善總林長發令制度和閉環落實機制,聚焦林長制的全局性工作堵點、難點、痛點、焦點問題,適時提請總林長簽發新的總林長令,及時組織召開總林長會。〔責任單位:縣林長辦〕

3.優化完善督查考核體系。常態化開展林長制落實情況督查檢查考核,完善細化林長制對鄉鎮(街道)經濟社會發展業績考核事項。建立下級林長向上級林長年度述職制度,縣總林長每年不少于1次向市總林長專題報告林長制落實情況,鄉級林長每半年向上一級林長報告責任區林長制工作貫徹落實情況,村級每月向上一級林長報告責任區林長制工作貫徹落實情況不少于1次。〔責任單位:縣督查考核辦、縣林長辦、縣林業局,各鄉鎮(街道),各國有林場〕

4.持續完善基層執行體系。全面推行“一長三員”(村級林長、護林員、監管員、指導員)基層管護體系,壓實末端末梢“最后一米”責任。建立“巡護防”一體多能生態護林員隊伍,加強盡責考核,提升網格護林員履職能力。網格化落實護林員巡護重點區域、重點線路、重點時段及巡護頻次。結合“守護青山”志愿服務、人大、政協監督等形式探索落實“民間林長”,出臺《豐都縣民間林長管理制度》和探索建立“民間林長”工作機制,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聯動格局,深入推進生態保護、生態提質、生態惠民,助力“林長制”工作落實落細。〔責任單位: 縣林業局、縣公安局、縣應急局,各鄉鎮(街道),各國有林場〕

5.用好“智慧林長”智治體系。按照全市統一要求,全面貫徹落實數字重慶建設工作部署,用好全市“智慧林長”平臺。協同推進“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多跨智慧森林防滅火典型應用和先導應用。全力構建橫向協同、縱向貫通的林長智治體系。〔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公安局、縣基層治理中心,各鄉鎮(街道),各國有林場〕

(二)顯化“增綠”質效,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6.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在長江干流及三峽庫區回水位第一層山脊線范圍內或平緩地區江河兩岸外1000米左右實施開展系統綜合治理,增加岸線植被覆蓋,增強生態防護和森林防火功能,豐富兩岸生態風貌,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力爭到2027年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10萬畝。強化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規范優良鄉土樹種采種基地、保障性苗圃生產基地建設。〔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規劃自然資源局、縣農業農村委、縣城市管理局、縣水利局,相關鄉鎮(街道)〕

7.開展石漠化綜合治理。落實《重慶市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統籌山水林田湖一體化保護和修復,依托豐都縣烏江流域石漠化綜合治理和水源涵養生態修復項目。到2027年,在石漠化較集中的包鸞、高家等鄉鎮,通過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等措施,開展石漠化綜合治理15.6萬畝,有效遏制石漠化區域生態惡化趨勢,探索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模式、生態產業發展模式。〔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發展改革委、縣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鄉鎮(街道)〕

8.實施退化林修復。按照人工林為主、集中連片、規模經營原則,優先保障松材線蟲除治面積,特別是公路兩側和城鄉周邊等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影響較大區域開展退化林修復。到2027年完成退化林修復面積10萬畝。〔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相關鄉鎮(街道)〕

9.穩步有序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進一步落實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建立長效機制,切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做好退耕地塊的土地用途變更和不動產變更登記工作。開展退耕還林要結合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需要,充分考慮群眾意愿,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科學發展以油茶、筍竹、柑橘、花椒為主的特色經濟林果、花卉苗木、林下經濟等綠色富民產業,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規劃自然資源局、縣農業農村委,各鄉鎮(街道)〕

10.探索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按照人工林為主、集中連片、規模經營原則,推進國有林場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到2027年完成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項目2萬畝。在理論方法、技術標準、管理機制,以及傳統間伐力度、采伐清林、采伐限額保障等方面探索實踐,總結試點經驗。(責任單位:縣林業局)

(三)突出“護綠”重點,整體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11.全面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嚴格林木林地管理,依法依規審核審批林地使用手續和林木采伐許可。加快完善天然林管護制度,嚴格保護天然林,強化公益林管護。因地制宜建設林火阻隔系統、森林防火視頻監控系統、智能防火卡口系統、林下紅外線系統、林區“以水滅火”保障系統等五大系統,堅決遏制較大以上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發生。開展林業外來有害生物防控監測,實施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拔除松材線蟲病疫點6個、面積下降1.6萬畝,無公害防治率85%以上,測報準確率90%以上,產地檢疫率100%。結合生態環保督察、土地衛片執法、森林督查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涉林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全縣森林資源安全。〔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公安局、縣應急局,有關鄉鎮(街道)〕

12.科學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結合國土“三調”數據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加快推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方案落地實施,開展自然保護地勘界立標和總體規劃編制,理順自然保護地管理體制,分級行使監督管理職責。依法依規解決自然保護地歷史遺留問題,扎實推進自然保護地內自然資源資產確權登記。〔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規劃自然資源局、縣生態環境局,有關鄉鎮(街道)〕

13.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摸清豐都縣境內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及分布,全面掌握全縣野生動植物資源現狀。結合龍河國家濕地公園、長江生態保護建設,對獼猴等野生動物聚集地劃定保護區域。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恢復區域內野生動物、植物生境。依托自然保護地建設,健全優化野生動植物保護體系,探索野生紅豆杉國家保護植物生境的保護與恢復。〔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公安局、縣生態環境局、縣農業農村委、縣市場監管局,各鄉鎮(街道)〕

(四)激發“活綠”動力,加快推動生態美百姓富相統一。

14.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推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林業發展和林農增收。鼓勵國有林場等參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等集中流轉林地的經營權不動產登記,探索林農按林地占比分配流轉收益。積極開展森林、濕地、草原等林業碳匯產品開發。〔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發展改革委、縣規劃自然資源局、縣生態環境局、縣農業農村委,各鄉鎮(街道),各國有林場〕

15.做強林業產業。聚力發展筍竹、油茶等林業特色產業,同步推進林下種植、養殖、采集等立體復合生產經營,到2027年,全縣累計特色經濟林面積達72萬畝,規模500畝以上的產業基地達100個以上。優化生態旅游康養產業基礎建設,重點在南天湖國家旅游度假區、九重天景區、雪玉山等片區發展森林與氣候康養游、中醫藥康養游、森林文化康養游等生態康養產業,打造森林人家、完善森林康養基地基礎設施。通過風景名勝區、美麗鄉村、國有林場有機聯動,帶動農村地區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的并軌通行,推動生態旅游、生態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生態振興與百姓富裕的有機統一,讓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將豐都打造成為國家森林旅游示范縣。〔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農業農村委、縣文化旅游委、縣旅管委,各鄉鎮(街道)〕

16.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發揮“政府主導、銀行主推、企業主體、農民主力”作用,以國有企業為主要經營主體,鼓勵民營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新農人等參與建設。到2027年,通過集約人工林栽培、現有林改培、中幼林撫育、松材線蟲病疫情林區改培、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森林多功能經營等方式建設國家儲備林10萬畝,到2031年建設規模達到18萬畝。不斷優化林分結構,培育穩定健康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提供優質木材供給,儲存綠色財富。在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綠化、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探索實踐,推動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完善、農村“三變”改革落地見效,實現林農家門口就業、山上增收,打造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樣板。〔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發展改革委、縣財政局、縣規劃自然資源局、農發集團,各鄉鎮(街道)〕

17.謀劃森林碳匯。落實“雙碳”戰略,做好森林“碳庫”文章,編制《豐都縣森林碳匯調查報告》,適時開展森林碳匯測算、評估、交易等工作,千方百計提高森林系統固碳增匯能力。〔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發展改革委、縣規劃自然資源局、縣生態環境局,各鄉鎮(街道)〕

18.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科學編制《豐都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施方案》,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全民動員、全民參與,力爭利用5-7年時間,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美麗豐都建設又一塊金字招牌。〔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發展改革委、縣財政局、縣生態環境局、縣規劃自然資源局、縣城市管理局及有關部門單位,各鄉鎮(街道)〕

(五)嚴格“守綠”舉措,鞏牢安全底線、生態紅線。

19.打好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攻堅戰。全面落實第3號市總林長令部署,深入實施疫情精準監測、疫木集中除治、疫源封鎖管控、健康森林保護、疫情防控保障“五大行動”,高效完成我縣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計劃各項既定任務目標。落實縣包鄉鎮、鄉鎮包村、村包小班“三包”模式。持續推行除治隊3-5年績效承包模式,繼續實行以獎代補政策。落實疫木無害化處置“三見一諾”閉環管理機制。探索推廣純林帶狀改培試點經驗,優化林分結構。責任單位:縣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指揮部成員單位,各鄉鎮(街道),各國有林場

20.堅決遏制重大以上森林火災發生。持續落實第2號市總林長令精神,加快林區專項規劃編制實施,統籌推進防災減災能力和森林質量雙提升。強化防火物資裝備儲備及各級森林消防隊伍培訓,加大綜合阻隔網、“以水滅火”系統建設力度,規范落實禁火令、封山令和掃碼入林制度,進一步夯實重點人群和高風險區域管理臺賬,強化預案管理及預警叫應機制,嚴控火源進山入林,全面推廣應用林火視頻監控等智慧防火系統。加強縣綜合應急救援隊,鄉鎮(街道)、國有林場半專業森林火災撲救隊伍以及村社森林火災群眾撲救隊伍建設,建立完善縣、鄉、村物資儲備和預警監測“三級”預報員體系。堅持防滅一體,密切應急、林業、氣象、農業、旅游、民政、電力、通信、發改、公安等部門協同,強化預案管理,做實森林防火“十戶聯防”工作機制,實現嚴防早知快處、打早打小打了。〔責任單位:縣森防指成員單位,各鄉鎮(街道),各國有林場〕

21.持續鞏固森林資源“四亂”專項整治成果。鞏固提升第1號市總林長令成果,充分借鑒學習重慶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經驗,堅決整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森林督查等指出的問題,舉一反三開展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問題等整改整治。深化林業、公安、法院、檢察院協同協作,持續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規劃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城鄉建委、縣交通局、縣水利局、縣生態環境局、縣公安局、縣人民法院、縣檢察院,各鄉鎮(街道),各國有林場〕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全縣各級林長是推行林長制的責任主體,要知責明責、履職盡責,高效落實林長制,統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強化“上游”意識,勇擔“上游”責任,力爭“上游”水平,樹立工作“一盤棋”的思想,精心統籌謀劃,畫好施工圖,列出時間表,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全面推深做實我縣林長制各項目標任務落細落實出效果。

(二)強化制度保障。建立我縣各級林長“885”工作機制,定期調度、賽馬比拼、動態晾曬,加速營造你追我趕、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強化閉環落實,壓緊夯實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建立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林長牽頭抓總,緊扣“林”字主題,緊盯“長”字關鍵,緊抓“制”字落點,落實縣級林長包鄉、鄉級林長包村、村級林長包片,生態護林員入網格的“四包”責任體系。

(三)加強考核評價。完善細化配套政策措施,實行目標、任務、資金、責任、考核“五到”機制,確保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發揮好考核激勵“指揮棒”作用,統籌實施好上級林長對下級林長的履職情況考核獎懲工作,將林長制落實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強化結果運用,相關職能部門將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評價、選拔任用、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

(四)強化宣傳引導。通過政府部門網站、政務新媒體平臺、林長公示牌等多形式推進林長制信息公開,積極探索推出公眾參與林長制新途徑新方法,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各種宣傳渠道,加強全面推行林長制宣傳發動和輿論引導,不斷推廣辨識度高、推廣價值大的標志性成果。

(五)加強溝通銜接。縣林長辦及林長辦成員單位要加強縱向和橫向溝通協調,積極向市級相關部門銜接難點工作、爭取政策支持,加強部門之間橫向溝通,全策全力解決推行林長制工作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保質保量完成既定目標任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部門

鄉鎮/街道

無障礙

政策問答

政務新媒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