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頁>豐都縣教育委員會>政務公開>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基層政務公開>義務教育領域>教育督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

[ 索引號 ] 115002300086862035/2025-00121 [ 發文字號 ]
[ 主題分類 ] 教育 [ 體裁分類 ] 其他公文
[ 發布機構 ] 豐都縣教育委員會
[ 成文日期 ] 2025-04-01 [ 發布日期 ] 2025-04-01
[ 索引號 ] 115002300086862035/2025-00121
[ 發文字號 ]
[ 主題分類 ] 教育
[ 體裁分類 ] 其他公文
[ 發布機構 ] 豐都縣教育委員會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5-04-01
[ 發布日期 ] 2025-04-01

豐都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工作自查自評報告


豐都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朝著“辦學條件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育質量一流、特色品牌一流”的目標,強力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的通知》(教督〔2017〕6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工作規程〉的通知》(教督廳函〔2024〕10號)等文件精神,豐都縣對照評估標準,全面梳理義務教育發展狀況,認真開展自查自評。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縣共有中小學(含中職)101所,單辦小學49所,教學點10所,單辦初中26所,高完中5所,職中1所,一貫制8所,特校1所,專門學校1所。在校(園)中小學生6.7萬余人。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共97所,其中單辦小學49所,小學教學點10所,單辦初中26所,一貫制學校8所,完全中學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47161 人,專任教師4336人。

豐都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錨定“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縣”戰略目標,舉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行非常之策,全縣教育事業呈現出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24年,全縣教育系統著眼“尚學豐都·豐美教育”發展愿景,聚焦“人人金鳳凰”培養目標,奮力打造校家社協同育人的“豐美教育”品牌,呈現出了十大閃亮場景,豐都教育的辨識度不斷增強。一是打造了一張國家級名片。創建“豐苗共育樹”工作體系,協同育人“教聯體”領跑全市,成功入列全國首批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百個實驗縣,吸引山東等地來豐考察學習。二是達到了一個辦學新高度。首次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點名推介豐都開放辦學經驗,首次作為唯一縣在全市教育大會上作經驗交流,開創豐都教育歷史。三是承辦了一批縣域現場會。按照“1+1+N”辦學新體系組建了縱橫交叉“教共體”17個,高質量承辦全市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現場推進會;高效承接中國德育·明德講堂、川渝教育學會研討會等市級以上現場會6次。四是獲得了一個賽課特等獎。劉雅林名校長工作室落戶豐都,1人突破國家級賽課特等獎,7人獲市級賽課一等獎,為近十年之最。2個案例入列全國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100個典型案例和50個實踐案例。五是建成了一所專門樣板校。改建投用輻射5區縣的善成專門學校,經驗做法在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教育工作情況》刊發推廣,被《重慶政法》刊載并推介至中央政法委,吸引全市專門學校前往考察學習。六是研發了一套共育新課程。自主原創研發投用《健康青春》《網事不凡》《孝德潤心》《家教有方》4門共育精品課程,入選全國第二屆地方教育改革創新成果百佳案例,受到全國多地借鑒應用。七是搭建了一個實踐大舞臺。在縣城人流最密集、地段最中心位置,創新開展以“一手作品、二手物品、三餐食品”展示義賣為主的“豐都仔兒上龍街”周末跳蚤市場活動,深受學生家長青睞、社會各界好評、中外游客點贊。八是推出了一張學生公交圖。一校一策推出“學生號”公交專線、公交快車36條61輛,配套建設家校銜接站,家門、校門、車門三點一線貫通,《新華每日電訊》深度報道。九是培育了一批教育帶頭人。1名教師事跡獲教育部官網《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欄目展播,1人入選全市29個卓越校長工程中新合作培養計劃,1人成為重慶20個中小學黨組織書記“雙帶頭人”,2人獲評重慶市特級教師。十是孵化了一批特色化學校。豐都及7所學校成為“中央電化教育館領航社素質課”應用試點單位,斬獲全國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校、科學教育實驗校等國字號品牌9個。

2017年,豐都縣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認定,2018年、2019年分別通過重慶市和國家的復查認定,每年動態監測均達到標準,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二、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一)資源配置(7項)

1.全縣中小學資源配置達標情況。全縣共有56所小學,49所小學7項指標全部達標,7所小學不達標,達標學校占比87.5%;37所初中有29所學校7項指標全部達標,8所初中不達標,達標學校占比78.38%。百生擁有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中小學達標學校比例均為100%;百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數,中小學達標學校比例均為100%;百生擁有體、藝專任教師數小學、初中達標學校比例分別為100%、97.3%;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小學、初中達標學校比例分別為98.21%、94.59%;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小學、初中達標學校比例分別為87.5%、81.08%;生均教學設備值中小學達標學校比例均為100%;百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數中小學達標學校比例均為100%。

2.小學、初中校際差異系數狀況。全縣小學每百名學生擁有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及以上骨干教師數、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 (美術、音樂)專任教師數、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數的校際差異系數分別為0.536、0.321、0.41、0.367、0.491、0.491、0.467。全縣初中每百名學生擁有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及以上骨干教師數、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 (美術、音樂)專任教師數、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數的校際差異系數分別為0.386、0.383、0.395、0.264、0.442、0.435、0.384。校際差異系數僅小學每百名學生擁有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不達標,其余指標全部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二)政府保障(15項)

總體達標情況:全縣有12項指標達到評估標準,1項指標通過整改化解今年能達到評估標準,2項指標尚未達到評估標準。

指標一:學校規劃布局。豐都縣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編制了《重慶市豐都縣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重慶市豐都縣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布局》,同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變化情況,制定了《重慶市豐都縣教育事業“十四五”重大項目建設發展規劃表》。截至2024年9月,重慶謝家灣學校豐都幸福小學、重慶豐都育才中學等2所學校已建成投用,培元中學等1所學校正建設中,其余規劃項目(小學3所:重慶豐都育才中學改招小學、新建廟坡學校、新建五云小學;初中2所:新建幸福中學、豐都中學新招初中)根據未來發展需要及時啟動推進。預計增加小學學位5400個、初中學位4200個。現行規劃覆蓋全縣學校區域,符合國家規定要求。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二:學校建設、教師編制、生均公用經費、基本裝備配置。豐都縣嚴格執行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教師編制標準、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基本裝備配置標準四個統一:一是根據《城市普通中小學校校舍建設標準》《重慶市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基本標準(試行)》《中小學校設計規范》等建設標準和行業規范,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場地標準化建設。二是按照小學不低于1:19、初中不低于1:13.5的城鄉學校師資配備標準,在編制部門核定的編制總量內,根據學校布局和學生數量變化情況,每年對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編制進行動態調整。三是不斷提高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目前全縣小學生均公用經費720元/生.年、初中940元/生.年,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300元/生.年,隨班就讀和特殊教育學校學生6000元/生.年。四是嚴格按照《教育部關于發布〈初中物理教學裝備配置標準〉等六個學科配置標準的通知》(教基函〔2019〕5號)、《重慶市義務教育學校教學儀器設備配備標準(試行)》(渝教基〔2013〕49號)統一配置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教學儀器設備。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三:音樂、美術專用教室。豐都縣2016年及之前建成投用的單辦小學學校48所,單辦初中學校23所,一貫制學校7所,高完中4所,特校1所,共有學校83所;其中音樂、美術教室數量達標學校82所,達標率98.8%。2016年之后建成投用的單辦小學學校1所一貫制學校1所單辦初中學校2所,共有學校4所;其中音樂、美術教室數量和面積達標學校2所,達標率50%。最大班額低于30人的鄉村小規模學校22所,其中音樂、美術教室達標學校22所,達標率100%。未達標的3所學校,根據已經制定的豐都縣音樂美術專用教室“一項一策”化解方案,擬通過優化功能布局,改造專用美術教室等方式,計劃于2026年完成改造,達到指標標準。自評結論:整改化解后達標。

指標四:辦學規模。現有義務教育階段2000人及以上大校額學校共計5所,其中小學3所、初中2所;九年一貫制階段2500人及以上共1所。目前不能完全達標。根據已經制定的豐都縣2024-2025年度大規模學校“一項一策”化解方案,3年內能夠全面整改達標。 自評結論:暫不達標。

指標五:班額。全縣現有小學有教學班779個(不含50人以下教學點30個),45人以上超標準班額有318個,占比為40.82%,其中56人及以上大班額有0個,占比為0%;初中有教學班431個,50人以上超標準班額有33個,占比為7.66%,其中56人及以上大班額有0個,占比為0%。目前不能完全達標。根據豐都縣2024—2025學年度大班額“一項一策”化解方案,3年內能夠全面整改達標。 自評結論:暫不達標。

指標六:小規模學校公用經費。嚴格落實對不足100名學生村小學和教學點按100名學生核定公用經費的規定.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七:特殊教育公用經費。有1所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公用經費標準為6000元/生.年,2024年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數為113人,共安排公用經費71.95萬元。 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八:教師工資待遇。我縣嚴格執行國辦發〔2018〕89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的通知》規定:足額預算并按時發放中小學教師工資(包括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和績效工資。全縣教師平均工資水平與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地區附加津貼(規范津貼補貼)和按國家規定發放的年終一次性獎金相比較。2024年全縣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年平均工資(含績效工資)收入為14.69萬元,較公務員年平均工資(含績效工資)收入14.35萬元,超出0.34萬元,教師平均工資水平略高于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近3年超額績效發放情況:2021年超額績效年平均人數5306.009人,人均水平參考線54192.65元,總量287546688.63元;2022年超額績效年平均人數5207.01人,人均水平參考線52175.75元,總量271679605.13元;2023年超額績效年平均人數5143.17人,人均水平參考線49366.70元,總量253901601.72元。均足額發放。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九:教師培訓率。豐都縣2019—2024學年有學校101所,“教師近5年360學時培訓完成率達100%”的學校61所,完成率未達到100%的學校40所,其中36所學校有2024年新入職教師,4所為民辦學校。因此近5年教師培訓完成率達標97所,4所民辦學校暫未達標。根據豐都縣關于民辦學校繼續教育不達標化解方案,通過整改后能夠達標。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教職工編制。豐都縣教委根據學校布局和學生數量變化情況,在編制部門核定教職工編制總額內,每年統籌調整各校教職工編制,并報縣委編辦審批;根據編制部門核定的編制情況和崗位結構比例對學校崗位設置方案實施動態調整,并報縣人力社保局審批。目前義教學校教職工核定編制為4554,實際在編4358(含在編非專任教師),其中2024年新進教師119人,余編196名,由于農村學校學生人數減少,師生比已經達標,因此農村學校不再增補教師,只有7所城內學校需增補77名,將在一年內通過招聘和競聘等方式完成增補,剩下的余編將預留因今后城鎮發展所需。全縣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達已達到規定師生比。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一:教師交流輪崗率。2022—2024年實際交流輪崗教師分別352名、335名、401名,分別達到符合交流輪崗條件教師總數的21.77%、17.83%、22.8%;其中交流骨干教師分別72名、74名、90名,分別占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20.45%、22.1%、22.44%。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二:專任教師持證率。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教師資格條例》,規范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專任教師管理,嚴把新教師招聘關,保證聘用教師質量,定期進行中小學教師資格注冊,切實落實教師“持證上崗”。我縣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4263人,其中持教師資格證的專任教師4263人,占比100%。 達標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三:就近入學率。堅持小學“免試就近入學”、初中“相對就近、免試入學”原則,就近劃片入學比例為100%、初中(不含寄宿制學校)就近劃片入學比例為100%。 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四: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2024年優質高中招生名額總數2644人,分配名額1418人,占比53.63%。 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十五:留守兒童和隨遷子女入學。根據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分布和變化趨勢,結合所屬街道服務片縣,盡可能保障其“就近入學”,緩解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入學供需矛盾。2024年秋期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數1735人,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的比例為100%。自評結論:達標。

(三)教育質量(9項)

總體達標情況:我縣其中8項指標均達到評估標準,另1項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尚未開展。

指標一:初中三年鞏固率。2024年春畢業生數為6896人,三年前初中一年級在校生數為6757人,轉入學生數為445人,轉出學生數為244人,死亡學生數為7人,其中休學學生數為66人,復學學生數為38人,跳級3人,提前就讀中職1人,全縣初中三年鞏固率為100%。 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二: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2024年秋季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兒童少年共計561人,入學率100%。其中,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101人、占比18.04%,隨班就讀369人、占比65.78%,送教上門89人、占比15.86%、康復機構2 人,占比0.38%。 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三:學校治理。學校章程建設覆蓋率100%。實現學校圖書館計算機管理100%、學校無紙化辦公100%、班級多媒體全覆蓋100%、學校裝配標準化學生機房100%、學校無線教學覆蓋100%。 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四:教師培訓經費。2024年安排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4297.934萬元,各校在公用經費中安排支出教師培訓費545.61萬元。全縣義務教育學校86所,按照不低于5%的標準安排教師培訓經費的學校82所,占比95.3%,另4所學校今年將落實到位。 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五:設施設備利用率。通過大力實施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全縣中小學教師均能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組織教學,使用多媒體交互式班班通等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積極將智慧教育平臺上的優質教學資源應用于日常課堂教學。目前全縣網絡資源支撐下的交互式數字化應用班級比例達100%,設備利用率達100%。 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六:五育并舉。按照國家、市級相關文件精神,積極推動“五育并舉”“五育融合”教育實踐,持續推進“德育”品牌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構建大中小幼一體化思政工作新格局,加強中小幼德育規范化建設。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持續打造特色學校,形成“一校一品”校園文化新風尚。 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七:課程開設。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各校開齊開足課程課時,所有學校教學秩序規范。藝體課程規范開設,每年定期組織開展縣級藝術展演活動和足球、籃球等體育賽事,學校定期組織開展運動會,結合“六一”“元旦”等重要節日開展文藝演出活動,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和身體素質。各校全面開展勞動教育,開辟勞動場域,配齊配足專兼職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保障勞動實踐時間不低于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的50%。多維度開設勞動課程,模塊化、系列化開展學校義務勞動、日常家務、社會實踐及志愿服務等多形式的勞動教育。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八:課業負擔。嚴格遵照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文件規定,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嚴格執行“五項管理”規定,嚴把校外培訓管理關,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全覆蓋開展課后延時服務,確保學生每天鍛煉時間1小時以上,學生無過重課業負擔。 自評結論:達標。

指標九:學業水平。目前尚未接受教育部義務教育質量監測。

(四)社會認可度:目前暫未進行社會認可度調查。

(五)我縣無一票否決的情形。

三、主要做法

以“五強五力”為抓手,舉全縣之力,集各方之智,施優教之策,推動豐都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強組織,增動力。一是縣委、縣政府全面統籌。豐都縣委、縣政府依法承擔統籌發展縣域教育事業職責,堅持把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全縣重點工作。二是建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由縣政府縣長為組長,分管縣領導任副組長,縣級各有關部門、單位共同參與的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創建工作專班,形成上下協力、全方位推進的工作態勢。三是制定“一校一策”。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建立了相應的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制定完成了“一校一策”,確保組織、人員、任務、措施全面到位。

(二)強保障,加物力。一是抓好學校建設項目。善成專門學校建成投用。水天坪幼兒園、平都中學綜合樓全面竣工。培元中學項目累計投資1.2億元,完成總工程量的40%。實驗中學、濱江小學綜合樓完成招標前工作。碧桂園、金科集美東方小區配套幼兒園正在開展前期工作。二是做好維修采購項目。投資2042萬元升級改造維護維修項目72個,劃撥資金4900萬元升級70所中小學(園)教育裝備,學校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三是謀好教育經費項目。新爭取教育中央預算內資金7000萬元、市級基建統籌資金1750萬元,額度居全市第一,受到縣政府通報表揚。保證各類專項資金在1個月內合理安排到相關學校,分配進度排名全市前5。移交辦理閑置校舍28所,盤活國有資產2339.98萬元。教育經費投入20.34億元,較上年增加1.12億元,同比增長5.83%,連續5年達到“兩個只增不減”目標。

(三)強機制,添人力。一是扎實開展師德師風建設。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整治,有效遏制師德師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嚴把教師入口關,對新入職的教職工,通過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全覆蓋開展涉罪信息查詢,防止戴罪進入校園;開展教師節慶祝表揚活動,展現榜樣力量,弘揚師德師風。二是科學合理配置師資隊伍。健全教師招聘補充機制,2024年公開招聘教師42名、校招30名,招錄“三支一扶”16人、特崗教師20名、小學全科教師50名、學前教育公費師范生3名,回引豐都籍縣外優秀教師10人,為教師隊伍注入鮮活動力。三是抓好教師能力提升。實施質量突破躍升7大工程、18個項目,開展培訓21班次7200人次。新建名師工作室2個。12名優秀校長成為劉雅林名校長工作室學員。組織全縣高級教師教學水平考評172名,順利完成教育評價改革教師評價試點單位結項工作。四是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全年交流教師519人,交流比例31.1%,優質師資交流比例35.5%,超額完成市級指標。新培訓提拔、考察任用領導干部、校園長146人次,選用35歲以下年輕干部28人。

(四)強改革,提效力。豐都縣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推動課程改革為主線,提高教育質量為主要目標。一是持續壯大關鍵課程。開展以“書記校長上微課”為牽引的“好課跟我上”系統列展評活動,建設普通高中市級課程創新基地1個、精品課程2門、優秀社團2個,新增義務教育學校新領雁工程項目2個、市級德育品牌2個。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深化改革,入選全國基礎教育精品課例14個。二是持續抓好關鍵指標。學前三年毛入學率93.1%、普惠率98.16%、公辦在園幼兒占比60.25%,穩居全市第一方陣。義務教育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2%,中職畢業生就業率99.91%,持續領跑全市。特殊資格類上線人數達1549人;中職對口高考本科上線152人,位列全市第四。三是持續發力關鍵環節。召開全學段教學質量分析會,以集團學校為單元總結學業質量,通報表揚教學工作先進學校40所、優勝學科教師1562人次,預警學校28所,表揚先進集體35個、先進個人128名。成立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勞模工匠育人研究聯盟,順利完成市級“雙優”建設并通過驗收。組織參加全國師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獲國家交流獎2個,師生市級獲獎項92個,被評為“活動組織工作先進單位”。 四是扎實開展成渝雙城合作。借助四川“心支點”監測平臺,對全縣4至9年級及高中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普測,聘請家庭教育專家10位開展家庭教育大講堂40余場,入圍重慶市首屆100項協同育人成果案例6個。選派機關干部3人赴南充學習鍛煉,與西南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合作開展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等級培訓認證工作,培訓認證C級教師700人、B級教師200人。五是深化魯渝東西部協作。結對山東棗莊學校15所,派出8名干部教師到棗莊交流學習,接收29名師資到我縣支教,以“線上+線下”方式加強教育科研、校園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利用棗莊資金20萬元組織全縣6000名中小學教師參與山東教師教育網“互聯網+教師專業發展”研修,深化課堂評價、優化教學方式等。六是打造一區兩群佳作。深化與重慶謝家灣學校、育才中學校地共建,“教共體”建設經驗獲全市肯定推廣,啟動兩年280人“名校跟崗領航”培訓計劃。組織4所學校與巴南、榮昌學校結對,互派教師20人,開展協作教研5場次,促進區域教育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

?(五)強惠民,聚合力。一是 抓細“雙減”工作。聯合民政、公安等部門開展專項執法18次,常態督查89次,出動執法人員261人次,檢查機構427所次,督促整改問題196個,查處“隱形變異”開展學科類培訓15起,約談培訓機構舉辦者9人,取締非法機構4家,清退費用21.6萬元,有效防止“體外循環”躲避資金監管問題發生。切實減輕過重負擔,贏得各界支持。二是抓實資助工作。開學減免金額1250.08萬元,惠及學生2.45萬人次,資助各類貧困學生6.65萬人次5170.67萬元。為10316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發放助學貸款1.29億元,獲評重慶市2023年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先進集體。取得社會認可。三是抓好督導工作。持續優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基本建成了全面覆蓋、運轉高效、結果權威、問責有力的教育督導體制機制;印發規范社會事務進校園事項黑白名單各20項。落實每月一次到學校經常性督導規定,深入責任學校經常性督導2573校次,開展教學觀察1590節,訪談師生和家長1351人次,約談、征求意見575次,發現并督促學校整改問題5617個。四是抓牢安全工作。搭建“重點場所涉未管控”“新豐書院”等協同平臺,縣教委被評為重慶市“八五”普法中期表現突出單位。開展防欺凌、防溺水、校園暴力教育宣傳,簽訂家校責任書8萬余份,2件防災減災作品獲市級特等獎,與豐都禁毒大隊聯合拍攝的禁毒小視頻參評國家級評選。組織開展“拆窗破網”行動,各校拆除影響逃生和救援的鐵柵欄2094處5520平方米,落實20.73萬元用于消防設施設備更新。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今后努力方向

近幾年來,豐都縣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硬件日益完善,城鄉更加均衡,質量穩步提升,校際差距逐步縮小,但在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進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縣城學位供給仍有不足,存在超規模學校;二是個別學校生均輔助用房和生均運動場館面積、音樂美術教室數量和面積未能完全達標;三是音體美教師的質量還不能全面滿足優質均衡發展需求;四是學科教師仍存在結構性短缺現象;五是部分學校文化建設有待提高,辦學理念還需深入提煉等。

下一步,我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著力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補足短板,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力打造“優質均衡、特色鮮明、智慧創新”的教育強縣。

(一)進一步統籌教育資源。堅持問題導向,短期過渡、長遠規劃,一體化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短板指標整改。繼續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確保教育項目優先落地、土地指標優先傾斜、建設資金優先安排,加快新建、遷建、改擴建項目建設落地,及時化解大校額及生均不達標問題。加速撤并年級不全的過渡型小規模學校,通過3—5年時間完成校點布局的優化調整,進一步提升義務教育質量水平。

(二)進一步打造教師隊伍。持續抓好新教師三年培訓計劃、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三名工程”,開展分層分類、課程化、系列化的教師培訓,全面提升教師校長隊伍素質。做好引才攬才工作,建設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型團隊。做好結對工作,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三)進一步提升教育內涵。注重學校內部精細化管理,規范辦學行為,持續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加強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的結合,突出育人功能,科學、系統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學校教育文化品牌。強化“五育并舉”,推進“雙減”工作,落實“五項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力提升課程實施質量。努力實現豐都教育更高質量的優質均衡發展,辦好豐都人民喜歡的教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部門

鄉鎮/街道

無障礙

政策問答

政務新媒體

返回頂部